神情冷峻,手裡握著一柄大弓,時刻注意著京城的天空。
只要有鷂子飛過,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齊齊射箭偷襲。
他們的腳邊正零星躺著兩三隻鷂子的屍體。
而類似的弓箭手,在京城不止一處,當夜被射殺的鷂子,也不止這兩三隻。
……
煎熬的一夜總算過去了,蕭南幾乎是一宿沒閤眼,清晨,她頂著兩隻黑眼圈,神情疲憊的出來用朝食。
幾個孩子年幼,並沒有察覺母親的不適,像往常一樣,規矩、安靜的進食。
玉簪等幾人卻都紛紛皺起了眉頭,她們的觀察力極好,且觀察的物件又是自己最熟悉的主人,只要主人有一點不對勁,她們都能瞧得出來。
不過,她們畢竟是下人,再關心主人也不能造次。
待蕭南和孩子們用完了飯食,又喝完了茶湯,蕭南強扯笑意的跟兒女們說笑了幾句,便讓他們去上學了。
對於四胞胎的啟蒙,蕭南經過一番考量,最後還是又禮聘了一位學識淵博、德行極好的名士高行之,在前庭闢了個小院,讓孩子們在家裡上學。
高名士年逾五旬,名氣並不大,但喜好遊歷,性子也不古板,所以由他來教導啟蒙的孩子最合適。
隨後,蕭南又看長順很乖巧,而金枝一直很識趣,便將長順跟著一起去聽課。
至於女孩子們,除了去聽高行之的課,還要去聽女夫子的閨學課程。
之前楊太夫人薨逝的時候,她除了給蕭南留了一盆插花,還留了幾個學識好、有見地、且出身名門的落魄閨秀,這些人或是終身未嫁、或是夫君早亡。但情況都一樣,她們沒有了可以依靠的家人。
楊太夫人宅心仁厚,不忍她們將來顛沛流離、悽慘度日,便請蕭南照拂一二。
蕭南的學院有德音堂,正是需要素質高的女夫子。上次從楊太夫人那兒請來的謝昭、盧韻、許婉和顧瑤四人,如今就在德音堂教書,且極受小娘子們的喜愛與推崇。
德音堂現在的女學生不多,但蕭南有信心把它做大。所以,即便現在用不了這麼多的女夫子,她也願意先多儲備幾個。
若是哪天德音堂的學生增多了,也要像求索堂那班詳細分班的話。她預先準備的夫子就能派上用場了。
更不用說,蕭南家裡還有兩個需要教養的女孩兒呢。
所以,當時蕭南很痛快的答應了,且非常鄭重的給幾位閨秀寫了請帖,誠摯邀請她們來崔家做女夫子。
幾位娘子見蕭南如此重視,心下感動,紛紛表示,待送完楊太夫人最後一程後,她們便來崔家。
果然。等她們親自跟著送葬隊伍,目送楊太夫人與先夫合葬,返回京城後,她們便直接拎著事前收拾好的行禮趕往榮壽堂。
蕭南既然決定尊敬幾位女夫子,自是不會讓人家自己跑來,打聽了楊家人回京的日期,提前命人駕馬車在楊家附近的巷子等著。
幾位娘子看到崔家派來的馬車。愈發感動,當下決定,自己定會竭盡全力為蕭夫人做事。
有了這個想法,幾位新上任的女夫子便格外用心,哪怕學生只有兩個,她們也教得非常努力。
而阿嫮和阿瀟兩個,見夫子們學識好、脾氣又好,都乖乖的跟著學習。
尤其是阿嫮。見了如此好的夫子,忍不住對嫡母心生感激。
雖然礙於身份(積微學院標榜貴族學院,蕭南礙於世情,只收嫡出子女),她不能跟著阿姊一起去德音堂讀書,心裡多少有些失落。但見嫡母還是給請了同樣好的夫子。雖然許她來,多半是為了陪伴阿瀟,阿嫮卻非常滿足了。
至少,嫡母肯讓她來聽課,而且是以正經小娘的身份來,這已經極為不容易了。
阿孃說了,做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所以,阿嫮每天都樂呵呵的去上學,且對嫡妹的時候,愈發盡心照顧。
這不,到了上學的時辰,她便牽著妹妹的手,說說笑笑的一起往閨學走去。
打發走了孩子們,蕭南挺直的背脊瞬間軟了下來,無力的斜倚在隱囊上,微眯著眼睛繼續想事情。
這個姿勢,她一直保持到中午。
心不在焉的與孩子們一起用了晝食,看著他們回去睡午覺,蕭南又重新躺回榻上,繼續有氣無力的斜倚著。
玉簪匆匆從外面進來,跪坐到榻前,低聲道:“夫人,外頭的人已經查清楚是誰在暗中散播流言。”
蕭南的眼睛倏地睜大,一手撐著隱囊要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