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幼伯原想說‘此物威力太大。造成的後果太過慘烈,某不想再用’,這是他的心裡話,也是他想向程宏等領軍武將們要表達的意思——火藥竹筒的威力太過逆天,不管是敵人還是自己人。一旦傷了,後果太嚴重,實在有違天和呀。
但緊接著,崔幼伯就想到,他的這番心思,程宏未必能理解。沒準兒還會笑他‘婦人之仁’。
唉,還是算了,很多實話、心裡話。他還是留著跟娘子說吧,至少娘子不會嘲笑他,還會努力的與他一起想辦法。
程宏不以為意的擺手,“咱們有火藥竹筒在手,賀魯也圍困不了多久。”
崔幼伯卻沒這麼樂觀。提醒道:“阿宏,咱們雖還有不少火藥竹筒。但尚不足以裝備上千人,且進攻的時候,使用此物不甚方便,目前也只能守城時使用。”
自己滿打滿算只有兩千人,可人家賀魯足足有兩三萬人,哪怕扣掉今日折損的一千人,人家的人馬也比自己多十餘倍呀。
就算一支火藥竹筒可以幹掉十來個人,但也那是在人群擁擠的情況下。如今賀魯已經看到了它的威力,麾下士兵行動的時候,定會有所防備。
火藥竹筒將很難最大發揮它的威力。
最最關鍵的是,竹筒的數量太少了,今日一戰,崔幼伯就用去了一半,剩下的也僅夠應付敵人的第二次攻城了。
而賀魯,很快就會發現這一點。
幸而早上的時候,趙六和幾個身形瘦小的府兵已經趁亂出了城,賀魯部也沒有發現,只需再等上幾日,他們便能把都護府的援兵請來。
到那時,內外夾擊,賀魯部定會敗走。
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而賀魯部這邊呢,剛剛經歷了大敗,傷亡慘重,士氣低落,短期內也很難組織力量進行第二次進攻。
且,從賀魯到士兵,他們心中對那個兇殘至極的武器甚是忌憚,倘或攻城時,對方再祭出此物,賀魯部的兵馬很有可能會不戰而逃。
在這樣的情況下,賀魯絕不能貿然進行第二次攻城。
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便是等,等著城內糧絕,等著士氣和戰鬥力的恢復,等著京裡的密探給他回信。
當然,他也有可能等來援兵,但賀魯思來想去,他必須冒這個險。
就這樣,雙方對彼此都有忌憚,也都有要等的人,兩邊陷入了短期的僵持中。
許是夫妻同命吧,崔幼伯在鄯州苦苦的與敵方僵持著,蕭南在京城也與敵人陷入了僵持的困境。
這個敵人也不是外人,而是那位被聖人稱為‘老神仙’的邏邇婆娑寐。
話說那日邏邇婆娑寐企圖奪取桃源的靈氣不成,反被桃源吸去藥鼎的全部靈力、最終導致炸爐。他這個施法者也遭受了靈力的反噬,接連吐了好幾口血,最後陷入暈厥,太醫診治後,也沒能轉醒。
因邏邇婆娑寐是在承慶殿裡暈厥的,為了推卸責任,也為了自保,皇后示意自己的心腹和孃家人,分別在宮裡、宮外散佈‘邏邇婆娑寐覲見皇后的時候,現場演示煉丹神蹟,結果一不小心就炸膛了’、‘邏邇婆娑寐竟自爆丹爐,難不成他是在練什麼奇特的功法’之類的言論。
其實皇后這麼做,也算不上推卸責任,她和女兒是真冤枉。
可後宮這種地方,從來沒有冤枉、不冤枉,有韋淑妃在,皇后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邏邇婆娑寐的事若不‘解釋’清楚了,她們母女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去呀。
依著聖人對老神仙的信任,沒準兒還真會訓斥甚至懲罰她們呢。
因著救了皇太后,邏邇婆娑寐在京城頗出了些風頭,坊間也流傳著許多他的傳說。
當‘傳說’遭遇‘流言’,便衍生出更為離譜的謠言。
發展到最後,竟有人說邏邇婆娑寐根本不是什麼老神仙,而是妖道,他修煉的也是妖法。
否則,他怎麼二百多歲了還這般康健?
皇后也沒想到坊間閒人的想象力這般豐富,不過,因為這些流言的盛傳,聖人又掛心西北戰事,所以對邏邇婆娑寐受傷的事兒也沒怎麼在意。
皇后見狀,準備再接再厲,命人加大散步謠言的力度。
倒不是說皇后不畏懼鬼神,不害怕邏邇婆娑寐這個老神仙,實在是,謠言聽得多了,她也難免心生懷疑,哪怕這些謠言最初都是她散佈出去的。
尤其是,邏邇婆娑寐受傷後,她命人去探望——
探望的小內侍回來後,一臉驚疑的說,“老神仙還沒有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