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說!”
少年漲紅了臉,還是沒能說出來,最後,他有些羞愧的請求校長跟他去自己的寢室。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蕭南跟著他來到某個小院。
行至院中,少年在一塊大青石前停了下來。指著上面的一個外形像茶壺的鐵鑄容器說道,“校長,這、這是我請學院的匠人制的……”
積微學院有個喜好各種明的周名士,為了照顧名士,也為了啟學生們的動腦、動手能力,所以蕭南特意命人建了個學院工坊,高薪聘請了數位工匠,其中有木匠、泥瓦匠、鐵匠等各個工種的匠人。
工坊對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免費開放,不管誰,想做什麼東西,只要提供材料和圖紙,匠人們便可以免費加工。
眼前這位少年,手邊沒有現成的鐵,便掏了材料費,請鐵匠給他打製了這個東東。
蕭南彎腰仔細打量一番,覺得這個東西眼熟,可一時又想不起是什麼,便問了句:“呃,這是什麼?”
許是提到自己擅長的東西,少年的口齒忽然靈活起來,他興奮的跟蕭南講解:“校長,這是我命人打的一口井,這個——”
一指那外形古怪的鐵器,少年介紹道:“這是取水的鐵器,只需往裡面加一些水,再按住這個手把,就能把井裡的水取出來。”
一邊說著,少年一邊演示,命校舍的粗使僕役取來一碗溫熱的水倒進鐵器裡,然後按動一旁的手柄,用力按壓幾下,果然,從鐵器的‘壺嘴’裡,淅淅瀝瀝的流出了清澈的井水。
這、這……蕭南看得目瞪口呆,她終於想起了,這不是後世曾出現過的壓水井嘛。當年她去農村郊遊的時候,曾經在某位農戶家中見過,還親手試了試。
可,可據她所知,這個東東,最早是宋代才出現的呀,怎麼她的學生現在就搗鼓出來了……
ps:一更,謝謝笑笑777親的小粉紅,謝謝1ibra1egend親的再次打賞,謝謝親們的訂閱,謝謝!
pps:‘名家訪談’倒計時開始,那啥,咱們明天晚上19:3o,不見不散哈!
☆、第239章 神奇的學生(三)
“呃,這個很不錯!”
吞了吞口水,蕭南艱難的問道:“你、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大腦中殘留不多的馬哲理論告訴她,一切生產力的改進都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通俗來說,就是絕大多數的科學技術都是在日常生產、勞動過程中現的。
而面前這個少年,長相雖然很大眾,但卻是個實打實的權貴子弟。
要知道,積微學院原就是個貴族學院,一般富豪都進不來的地方。
而似他這樣一個出身高貴的豪門小郎君,恐怕唯一動手乾的活計就是自己穿衣、吃飯以及寫字。
就是在倡導自己動手的積微學院,像打水這樣的粗活,也有專門的粗使僕役去做,學生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將僕役們打到缸裡的水,動手舀到自己的盆裡。
蕭南就想不通了,這孩子自己都沒打過水,他如何去明壓水井?!
少年越說越興奮,聽到蕭南的話,略帶靦腆的說道:“上次聽了周先生關於龍骨水車的講解,學生也想親自試一試,便請匠人做了個小型的水車……”
過程很簡單,少年得到迷你型的龍骨水車後,便在宿舍的院子裡實驗。
周猛改良的龍骨水車,是在原有運水竹筒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單向牛皮閥,當竹筒沒入水中時,在水的壓力下,牛皮閥被迫開啟,然後水湧了進去,待竹筒裝滿水時,牛皮閥又很自然的被水擠壓關閉。
這樣一來,改良版的龍骨水車,可以比原版的運更多的水,而且在運水過程中,竹筒裡的水不會灑出來,很適合將低處的水運到高處。
唯一的缺點便是需要有人將竹筒上的牛皮閥捅開,好讓水流出來。
少年親自實驗的時候。便現了這個牛皮閥的問題,他思索了好幾天,把龍骨水車的竹筒拆了裝、裝了又拆的做實驗。
偶然有一次,少年把牛皮閥裝反了,讓他無意間現,若是用蒙上牛皮的竹筒壓水,便能將水吸出來一點兒。
於是,少年充分開動腦筋。不停的實驗,經過n次反覆實驗後,他便弄出了這個原始版的壓水井。
蕭南聽了少年的話,已經麻木了。好吧,她的學生真是太聰明瞭,太愛思考了,這、這是好事兒!
“恩恩,做得好,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好孩子!”
蕭南毫不吝嗇的予以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