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進行的是議定老聖人的諡號和廟號。
李二陛下文治武功自不必說,可以說除了玄武門這個唯一的汙點外,幾乎沒什麼被世人非議的。
所以他的諡號,毫無疑問的是美諡,但問題來了,李二陛下是個文武全能呀,還是秦王的時候就為大唐開創立下汗馬功勞,武功什麼的絕對堪稱一等。
可人家幹掉長兄成功上位後,選賢任能、納善如流、政治清明、視民如子、海納百川,開創了貞觀盛世,文治也不含糊。
所以,到底是定‘文’,還是定‘武’呢。
朝臣們爭論了好幾天,最終決定還是選定‘文’,先帝諡號‘文’。史稱文皇帝。雖然新君想給父親擬一個文武兼有的諡號,但這年頭,諡號大多隻有一個字,若是想加字,那就只能讓後輩加諡。
望著朝臣堅持的樣子,剛剛上任沒兩天的皇帝心裡暗暗發誓,他一定要叮囑自己的兒孫,讓他們務必給英明神武的先帝加諡。
接著便是定廟號。
這個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異議,李二陛下是大唐第二任皇帝,且又做得非常出色。所以定一個僅次於開國皇帝高祖、太祖的太宗為廟號,再合適不過。
定好了廟號,也就開始著手安葬事宜了。
不過天子之喪可不是幾天就能完事兒的。在這段期間,朝臣、宗室和后妃都嚴格按照新君的安排去靈前哭靈。
其中哭得最嚴重的便是魏王,世上最疼愛他的君父去了,他傷心也難免。
另外,他也是在哭自己。
太子已經登基。如果自己再想要那個位子,就只能造反了,嗚嗚……造反好麻煩的,而且還要揹負千古罵名呀。
可不造反,新君能饒得過他嗎?就算能饒過他,那些輔佐他的僚屬、追隨他的朝臣們又該如何?
他才不信他的皇帝哥真如表現的‘仁厚’!
望著永遠睡去的父親。魏王哭得肝腸寸斷,嗚嗚,阿耶、阿耶、阿耶。您再撐兩年,哦不,哪怕只有一年也好呀。您怎麼能這麼早就去了?!
看到魏王哭得嗓子嘶啞、精神恍惚,眾朝臣也都能理解,看向魏王一家的目光不自覺的就帶了些憐憫。
李欣已經成親。算是大人了,而且他在宮裡長大。自幼得帝后親自教導,聰慧自不在話下,他感覺到眾人憐憫的目光,心裡一陣酸楚。
就算升了郡王,他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他的身上永遠打著魏王府的烙印。
而魏王府~
真心沒有未來呀!
用力咬了咬唇,看了看阿耶有些恍惚的神情,李欣終於下定了決心。
下定決心的還有另外一個人,那便是新晉皇太后長孫氏。
與在靈堂上的哀傷欲絕不同,此刻的她,又恢復了往日的幹練。
某個偏殿裡,皇太后身著一身素服,靜靜的站在南窗下,在她身後不遠處的角落裡,跪坐著一箇中年美婦,那美婦形容有些憔悴,眉眼間帶著哀傷,但當目光轉向皇太后的時候,她的眼中又充滿了恨意。
“聖人已經封六郎為親王,他的嫡長子也得封郡公。”
皇太后沒有回頭,緩緩的說道。
那中年美婦,也就是曾寵冠後宮的楊妃,哦,如今該尊稱太妃了。
楊太妃聞言,輕挑眉梢,唇邊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容,道:“哦?那我妾身是不是要去跪謝君恩?呵呵,聖人,是了,二郎已經去了,你的兒子做了聖人,如今我們母子也要看你們母子的眼色過日子了。”
皇太后聽到這滿是嘲諷意味兒的話語,並沒有生氣,依然淡然的說道:“過去你也要看我的眼色過日子!”
楊太妃一窒,沒錯,人家過去是皇后,又得聖人敬愛,在後宮絕對稱得上第一人。
而自己所謂的受寵,則是因為人家不屑搭理自己。
一想到這些,楊太妃愈加憤懣,沒錯,作為大婦、作為皇后,長孫氏絕對稱得上大度,至少比前朝那個獨孤氏強太多了。可她就是看不慣長孫氏那副故作大度、故作賢惠的樣子。
明明自己出身比她高貴,長得比她美麗,卻、卻只能成為二郎的側室,永遠居於長孫氏之下。
如今,她聰明出色的兒子死了,僅剩的親子又蠢笨至極,而長孫氏呢,已經做到了女子最尊貴的位子上,兩人的成敗立顯高下。
敗了,她還是敗了呀!
楊太妃像被抽去全身的力氣,軟軟的癱倒在地上,喃喃的說:“沒錯,你說的沒錯,我、我從來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