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燕九少爺慢吞吞的語速絲毫不減話裡的理直氣壯。
煮雨躲在後面偷笑,兩個小主子的逗比屬性坐夏居的一干下人早就見怪不怪了。
燕七帶著煮雨,燕九少爺帶著水墨,四個人出了坐夏居,門口已經停了兩輛人力小車,這是深府大宅人家必備之物,沒辦法,家太大,從東頭走到西頭往往沒半個時辰下不來,年輕人願意多走走,倒不常用車,像上了年紀的長輩及養尊處優的太太們,但凡要走遠一點,都是要以車或轎代步的。
眼下離出門的時間不多,姐弟倆自是要乘車去往府門與其他人匯合,幾個身強力壯的婆子力氣不比半大小夥子小,拉起車來跑得飛快,須臾便到了儀門,馬車就停在儀門與大門間的夾道上,當然不能再乘孩子們上學用的輕小型馬車,去人府上做客,自是要有排場,家裡的豪華車全都開出來,老太爺帶著燕九少爺和燕三少爺共乘一輛,大老爺因是官身,獨自一輛,三老爺四老爺一輛,老太太同三太太帶著年紀最小的燕十少爺一輛,燕大少爺燕四少爺一輛,大太太同燕二姑娘燕五姑娘一輛,燕七和燕六姑娘燕八姑娘一輛,一家十七口外帶一群丫鬟小廝婆子,足足十幾輛車,浩浩蕩蕩地奔赴大理寺卿崔大人的府邸。
第32章 熱鬧 趁著好時光,趁著正年少,當及時……
崔家與燕家有通家之好,崔老太爺與燕老太爺那是發小長起來的,年年倆老爺子過壽,彼此都是舉家上門道賀,感情可見一斑。
燕老太爺這大半輩子實則並不順遂,鄉試上搏了個舉人出身之後,屢屢在會試上栽跟頭,原本有個外放知縣的機會,卻因著一場大病錯過了,之後族裡又接二連三地生出各種事端,無非就是爭權爭產爭地爭面子那檔子糟心事,一氣兒鬧了好幾年,最後終於鬧到分宗,閤家元氣大傷,燕老太爺就更是騰不出精力再往上考,等到休生養息恢復了狀態,準備全力以赴死磕會考的時候,偏又鬧出了個壽王謀反的破事兒,瀝瀝拉拉地牽連了朝中上下數百人,做官的人人自危風聲鶴唳,還趕上大考之年,一下子耽擱了一茬人。
燕老太爺的仕途屢次三番遭遇天災人禍的阻撓打擊,一時心灰意冷,索性謀了個學官做,被安排去了錦繡書院做教授,雖無品階,卻是有出身、免部分稅賦,且還能按職稱拿到不菲的工資。
教了幾十年書之後,燕老太爺看著自家家業興盛,有沒有他這點子薪水貼補家用都沒啥影響,加上又喜得一枚老來子,乾脆就辭了教授一職,專心在家裡頤養天年逗兒弄孫起來。
與燕老太爺仕途鬱卒相反的是他的好基友崔老太爺,兩人同期的舉人,燕老太爺纏綿病榻的時候崔老太爺卻是一路高歌猛進,過了會試和殿試,熬過了數十年的外放歷練,撐過了壽王黨叛亂的最恐怖時期,終於爬到了正三品的大理寺卿這個位子,穩穩當當地坐下來,再接著一年一年地熬資歷。
好在崔老太爺也是很講感情的人,沒有因為自己位高而輕忽疏遠了發小,數十年來兩家過從甚密毫無芥蒂,燕老太爺先還覺得與好友漸別雲泥而顏面無光,後來自大兒子神經病似的年紀輕輕就一記大跳蹦上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位子之後,老爺子心理立馬就平衡了——老崔混了大半輩子才混成個正三品,老子兒子眨眨眼就到了與他平起平坐的地步,正三品怎麼啦?正三品是我兒子,正三品管我叫爹呢。
愈發同崔老太爺好得穿起一條褲子來。
燕七這麼行動不受重視的人從小到大過崔府做客的次數都能多到吐,可見兩家的關係是熟近到怎樣的程度。
崔府與燕府相距不算太遠,同在東部的句芒區,緊鄰若耶坊的金庭坊,門口臨著石斛大街,對面是信國公府。
此時已有半條街都排上了前來祝壽客人的馬車,好在平日裡這條街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平民家的行人,基本能算做是崔家與信國公府私有的街道了,所以這會子擁堵一些也不妨礙交通,只不過後面來的客人已經沒有辦法乘車繼續向前,只能原地泊車,集體步行至大門口。
燕家人走到崔府大門外時,前面還堵了好幾家人,因為進門得遞帖子,相府的門丁還得唱帖,門口負責接待貴客的相府家人還得同客人寒喧幾句,同一時間抵達的人多了,門口就熱鬧成了一團。
燕七站在人堆兒裡抬眼看了看門口情形,入目的是一大片珠光寶氣的後腦勺和五顏六色的華衣麗錦,這個角度看不到誰的正臉,但卻看得到沖天的貴氣逼人,紅梁碧瓦的高大門坊,雄偉英武的守門石獅,昂貴華麗的迎客紅毯,以及寶馬香車笑語喧聲,上流圈子的風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