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將蔣奎和趙文成的科技小組說給他聽,到時候讓他跟後面大部隊會合聊一下,取取經,對於寫作也很有幫助。
快到京城的時候他們還是拐去永清參觀了一下,順便將蔣奎和趙文成介紹給米良,到時候讓米良請兩人到永清拐一下。說起來他們有很多共同點,湊一處肯定有話題,說不定靈感的火花互相碰撞,可以碰出什麼新的發明來。
七月初三,幾人快馬加鞭抵達京城,在關城門的時候踏著暮鼓的咚咚聲從宣武門進入。
當夜幾人都住在林宅,第二日孟掌櫃就和荊老闆一起來拜訪。
見面自是一番寒暄,之後孟掌櫃就跟林重陽彙報他這段時間的收穫和安排。
林重陽笑道:“生意的事情我並不太懂,孟掌櫃和師傅們商量著來吧。”
孟掌櫃也很喜歡他這樣,從來不就經營細節指手畫腳,但是大方向又給把握得很好,正是他心目中老闆的樣子。
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勘察地段,覺得正陽門裡棋盤街、城西城隍廟、城東燈市,都是好地方,酒樓可以開在城西,這裡富人多,有錢人遍地是,而東市那裡貴人多,一不小心容易撞上,比較容易出岔子。
他們文魁樓有很多招牌私房菜,京城其他酒樓並沒有,在這裡開一家絕對可以。
另外,百姓餐他覺得還是離衙門近一些好,開在棋盤街附近或者長安街最合適,到時候給衙門送餐也快當方便,不會耽誤事兒。
他們的百姓餐可不是後世沒有營養的快餐,也是文魁樓那種講究的菜式,只不過營銷方式不同而已。
要說以前他們想打入京城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捨得花錢也沒那個機會,現在林重陽中了狀元,還有荊老闆幫襯,自然還是有點勢力的,把酒樓開起來綽綽有餘的。
在荊老闆的幫助下,趙文藻也在大時雍坊租了一棟小院,陸延之前買的院子也在這一帶。林毓雋則將明時坊的宅子租出去,趙氏領著孩子暫時呆在老家,他一個人就去住衙門分派的官舍,這樣還能加強同僚感情,只定期來和林大秀一家團聚即可。
之前孟掌櫃和荊老闆也陸續幫他留意了小田莊,林重陽來了可以挑選一下,直接付款。
這一次從家裡來林重陽帶足了銀子,有林中和和老太太給的,還有這一次擺酒賺來的鉅額款項,大半都分給了四房。
林重陽也不用和爹孃商量就在長河村買了五十畝地,那裡有林毓雋之前買的院子可以住人,另外在京城南邊的五里屯附近買了二十畝用來種瓜果蔬菜,還買了一個寬闊的大院,以後可以當作坊。
另外他還在略遠一點的西關廂那裡買了一百五十畝,帶了一座院子,田地都租給佃戶們種著,院子則留著安排人住。
這些總共花了2500多兩,還是友情價,雖然城北便宜些,不過有錢有地位的人很少去那裡買地。
趙文藻陸延莊繼法等人也都各自或租或買,置辦了在京需要的宅院和田地,他們這也是受林重陽的影響,原本覺得有地方住就好,不去折騰小田莊,畢竟他們沒有林重陽那麼強烈的置辦房產的慾望。
田地大部分租給佃戶,菜地自己家經營,這一次林中和給他們挑了幾對三四十歲的夫妻來,到時候完全可以勝任。
雖然自家帶人來路遠花費大,以後就省心很多,知根知底,他們也忠誠,斷然不會像就地僱來的那些慣會使奸耍滑不好駕馭。
七月初七是他們銷假的日子,也就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一大早林重陽換上狀元常服,跟趙文藻、陸延去翰林院報到。
他的狀元常服是御賜的,也就是日常上衙的官服,趙文藻和陸延等人的卻是自己在成衣鋪訂做的。
棋盤街有專門訂做官服的成衣鋪,不管什麼官服都能做,而且又快又好,當然也貴。
林重陽現在有了見識,也知道這種鋪子不是普通的鋪子,定然是某大人或者權貴之家開的,甚至不客氣的說,繁華地段的鋪子,全都脫不開勳貴、官員們的滲透。
官商勾結好發財。
翰林院坐落在東長安街南面,過了兵部、鑾駕庫,東邊就是翰林院,東牆臨著玉河。翰林院大門朝北面東長安街開,三重大門,最後一重是登瀛門,進去就是翰林院主建築群,雖然大門朝北開,可主要建築還是朝南的。
他們要報到的地方就在登瀛門進去的公署內,正堂七間廳堂,東西各帶著五間廳堂,來的時候呂明憲等人已經到了,都等在東西廊下。
不過沒看到楊穎和蔡康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