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3 / 4)

小說:錦繡官路 作者:抵制日貨

覺得雖然自己在家裡可以做這個那個,但是去京城卻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京城臥虎藏龍,自己不嫌棄自己,可難免會惹人非議,到時候給弟弟和林重陽添麻煩。

不過林重陽已經拿定主意也不和他爭執,只把話題拉回到趙文成的一些小發明上。

趙文成很興奮,獻寶一樣給林重陽看,“都是你說的那些原理,真的非常神奇!”

其實古代關於槓桿原理、磨擦、浮力、滑輪等都有研究,只不過很多知識都是工匠們在日常勞作中摸索出來的技巧,並沒有系統地總結起來,更加沒有上升到原理的高度。

再者表述方式枯燥難懂,容易讓人誤會,所以感興趣的人很少。

現在林重陽用簡單通俗的詞彙表達出來,每一個原理後面跟著好幾個有趣的故事,通俗易懂,趙文成這樣有天分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

林重陽能在本科、讀研、讀博之後,還能記得這麼多理科知識,絕非偶然。

前世讀本科時期為了賺錢她同時做好幾份家教,初中高中生、文理科都有。

讀研期間有陣子混論壇,時常和人懟,不忿理工男們總是譏諷文科女沒腦子沒邏輯理科瘸腿之類的,特意拜了土木工程系一位師兄,還有中科院一位數學物理天才,惡補一段時間的理科知識,別說簡單的中學數理化,就算大學有些專業的數理化她也能說得頭頭是道,當初純粹是為了掐架懟人故作專業學的……沒想到今生還能為社會做貢獻,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一世記憶力格外好也有很大的關係。

他給趙文成的學習手稿指正幾處錯誤,又解答諸多疑問,把趙文成感動得直說“傳道受業解惑,師者。”內心裡,他早就將林重陽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他覺得老師這個稱呼才能表達自己內心對林重陽的尊重和特別,跟先生、宗師這些其他人通用的稱呼是不同的。

而林重陽也覺得趙文成是個思路敏捷、條理清楚的人,和他聊天自己思路也異常活躍,能湧現很多靈感,既能溫故知新還能互相啟發。

林重陽把玩著那個輪椅的小模型,對腳踏車雛形也有了靈感。

“既然我們可以用倆輪子做輪椅,是不是也可以做一輛架子車騎著代步?兩個輪子,上面一個小座位,騎著這個比坐馬車簡單省地方。”

沒有橡膠、車鏈這些都不要緊,畢竟最初的腳踏車也沒有這些,那時候連轉向裝置都沒呢。

他不需要萬事俱備,只需要挑頭將這個模型做出來,高手在民間,那些有著精湛技藝的大匠們一定可以推陳出新,很快就能改進設計出更好的產品來。

趙文成一聽就有興趣,讓小廝拿軟泥來捏模型,木雕模型麻煩,軟泥捏要快,直接在爐子裡一燒就好。

林重陽則拿了炭筆在白麻紙上畫線稿,有過硬的素描功底,畫樣稿還是很有幫助的。

趙文成的線稿圖就是跟他學的,不過林重陽只教過他簡單的,其他的就是趙文成自學成才。

兩個木輪子,用一條木凳連起來,初期可以沒有腳蹬和鏈子,但是轉向一定要有,否則只能直來直去的很危險。

坐凳設計得也要舒服一點,免得關鍵部位受傷。

他跟趙文成描述了一下這腳踏車要如何騎,很尷尬地是現在只能坐在上面兩隻腳在地上交替蹬,類似於滑冰。

兩人商量了一會兒,趙文成笑道:“看起來比做輪椅還簡單一些。”他說了一下,句句都指在關鍵處。

厲害了趙大哥!

林重陽繼續誘惑他,“雖然不能科舉,可我敢肯定憑著這些個發明大哥也可以名垂千古的。”

他深諳當代人的心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哪怕腰纏萬貫的巨賈,也會覺得一個生員比自己高貴。

他不希望趙文成等不能參加科舉的人也被這樣的想法拘束,受困於這樣的念頭會阻礙他們放飛想象力,所以他喜歡用名垂史冊來鼓勵他們。

名垂史冊,是比讀書出仕更加讓讀書人熱血沸騰的事情。

畢竟天下讀書人千千萬萬,可真正能夠留在史書上的,卻寥寥無幾,非有大作為而不可能。

這也是那些御史言官們,為什麼不怕死地拼命跟皇帝作對,甚至時常出現文死諫的情況,無非就是為了名垂史冊!

如果真的能留名史冊,那對他們來說,絕對是雖死猶榮的事情。

趙文成受到他的鼓舞,自然是靈感爆棚,不斷地湧出好點子,當下就迫不及待地細化線稿、部件,跟林重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