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林蘇是個會琢磨的啊,植物生長的要素,陽光,水分和溫度,這要是顧好溫度,冬天也能種出菜來。這裡先回顧一下林蘇家院子的情形,這肖家村,條件好的家庭都是四周建了房子用做圍牆,家裡沒錢的才會用木樁子圍一個柵欄。這林蘇家是兩邊建了偏房,只是這偏房卻沒有建到門口,中間還隔著一塊空地呢,用木樁連起來的。
林蘇就看中這塊地,用三指寬的竹篾圍了個半人高的柵欄,四周都圍緊實了,裡面還蒙上一塊布料,力求不透風。這塊地中間挖成條條的隴,四周又各自挖了一道手掌寬的坑。林蘇每天晚上熄火後,就把灶眼裡的餘燼都鏟著倒進這四條坑裡,發好的菜種也種下了,林蘇不種多的,就種了一個空心菜,一個紅菜薹和一個萵筍。洗漱後的溫水,林蘇也倒進坑裡。期望這坑裡的熱也能影響到中間的菜種,讓它們有春天的錯覺,可以盡情生長。
天氣還不太冷的時候,上面就空著,開始刮冷風了,林蘇就做了個稻草頂,平常都蓋上,只有正午太陽出來的時候,才掀開蓋子讓底下的菜苗沐浴一下陽光。別說,長相還不錯。
二虎嬸的孃家送來了一擔麥種,他們村子裡已經種了一年的冬小麥,收成還不錯,就讓二虎嬸也試下。肖家村還沒有種冬小麥的。二虎嬸自家種了還來問林蘇,問他種不種。畢竟這一片都不是吃小麥的主食,自家種的吃不了那麼多,能不能賣出去也是問題。二虎嬸自家種了,卻不勉強林蘇種。
沒想到林蘇很爽快的就答應種了,二虎嬸便幫他發了一畝的麥苗,林蘇扛起鋤頭上山去松地去了。花妞兒問他怎麼不擔心冬小麥的收成,林蘇說冬小麥收後還能補種花生,一塊地種兩季,怎麼也比種一季收益高。這有什麼好擔心的。
花妞兒驚呼,可是花生來不及長啊,等到天冷了,花生還沒長成怎麼辦?林蘇說,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植物也是可以適應環境的,說不定到那時候,花生就習慣在天冷的時候長成了。
林蘇會這樣說,是因為他處的時代一地兩季是正常的,可在花妞兒看來這卻是天方夜譚一般。花生怎麼可能會習慣在秋末長成呢。冬小麥都是在別的地方種了好多年,這幾年才傳到她們這邊來。只是花妞兒早就信服了林蘇,雖覺得奇怪,但還是沒有大喇喇說出來掃林蘇的性。
林蘇在家安排的滿滿。肖予衡那也總算到了東洲。一路上肖予衡如魚得水,每到一個城鎮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這樣的興奮也給了他相對應的回報。等到東洲的時候,肖予衡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了一百兩銀子。
肖予衡到了東洲還是很興奮,三少爺笑他,見識過那麼多城鎮,怎麼還是擺脫不了你那股土包子的勁。到了東洲,三少爺也不能窩著了,穿戴好每日都在城裡交際。肖予衡因為得了三少爺的口令,到了東洲也還是每天往外跑,辛苦指數不小於三少爺。
東洲天熱,溫度高,明明該是秋季了,人人都還只穿著春衫。商隊裡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到東洲,水土不服都倒下了,肖予衡也拉了兩天肚子,不過這不影響到他的勁頭,藉著商隊裡的一輛空馬車,去城外轉一轉,拉了一車的水果回來。
香蕉,菠蘿,芒果,荔枝,番石榴,這些水果中,商隊里人能接受的只有香蕉和荔枝,肖予衡只能感嘆他們沒口福。林蘇最愛吃亞熱帶水果,這裡漫山遍野都是,還是沒主的,如果林蘇在這該吃歡騰了。肖予衡暗想日後一定要帶林蘇過來一趟。肖予衡準備帶些沒熟透的水果回去,這樣長途跋涉回到家的時候,林蘇正好吃。
只是現在商隊還沒準備起航,自己拖回來這一車水果怎麼解決呢。肖予衡手一拍,想到一個好主意。東洲有甘蔗產糖,白糖賣的並不貴。肖予衡準備了一個爐灶,一個鐵鍋,一個冷水石板,就在東洲最大最熱鬧的一條街上,擺起攤來。
水果都在院子裡洗好,現在只要切好用竹籤串好,黃的白的綠的排好,鐵鍋裡糖稀熬的剛剛好,竹籤在鐵鍋裡輕輕巧巧的一裹,一串糖葫蘆就做好了,在冷水石板上放一下,待涼卻後就插在身前稻草做的堆上。
“賣糖葫蘆咯——好吃不貴的糖葫蘆了啊——京城來的特產糖葫蘆兒——十文錢一根好吃不貴啦——”肖予衡扯開嗓子招呼,見有人好奇觀望,就切了一根,“來來來,免費試吃不要錢啦——”
有一個上前就有第二個,有三個人圍上來,總有一個人要掏腰包來買。冰糖葫蘆本是北方那邊的特產小吃,多是用山楂做成,肖予衡這會因地用材,做的熱帶水果糖串兒,因為東洲之前沒有這樣的吃法,倒是很受歡迎。這也是東洲也進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