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一間亮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被這驟然的尖叫驚動了,紛紛跑到這處主屋,等看到眼前的景象,全都不受控制的齊聲尖叫起來。
雜亂的腳步,驚叫的人群,一片混亂。
啊——
……
傍晚,京師敬國公府。
馬兒嘚嘚跑的歡快,一點點甩落身後灑金一般的夕陽,很快就停在了敬國公府門前。
簾子掀開,陸爍從馬車上跳了下來,身後跟著清泉修竹兩人,清泉身後還揹著陸爍的書箱。
等三人都站定了,那馬車才由車伕牽著從角門進了府,陸爍則整了整身上加厚的儒衫,帶著兩個小廝往西側門走去。
這種景象,從陸爍進入府學讀書至今,已經持續了一個半月之久。
府學是政府官辦學校,比縣學要高上一級。
於京師來說,從縣試到院試這三級考試,雖與別的州縣不同,統一在彀文學院開考,但府學和縣學卻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分別在相應的州縣設定開辦。
而陸爍所屬的京師府學,就設在府學衚衕,距離敬國公府的只隔了一個衚衕,但因為這四周全都是庭院深深的大院落,實際行程還是較遠的。
府學創立已久,從太祖皇帝時期流傳至今,與其他科舉制度一樣,大體來說都效法明清。
但相對明清的嚴苛而言,太祖皇帝在創立科舉制度時,明顯要仁慈寬和的多。
就如眼下這府學,並不強制要求秀才們應學,尤其對那些官家子弟來說,更是寬鬆的多,即便不去入學,只派人應卯都是允許的。
陸爍閒暇之餘,曾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再聯絡大齊之前的唐宋制度,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大齊前承文氣寬鬆、“恩蔭”盛行的宋朝,在改革科舉制度時,就不得不將文人的心裡落差考慮進來,註定不能如明朝那樣嚴苛要求學子文人。
陸爍出身敬國公府,加上又有名師專門教授功課,本打算應卯了事的,還是衛夫子提醒他,說是府學大儒頗多,且所授知識很多都是專門針對科舉考試而設的,他若是想在科舉上更進一步,不妨到府學中聽上兩日。
陸爍聽從衛夫子意見,果然去聽了兩場,就發現府學中授課的大儒與衛夫子方式極為不同,卻讓陸爍得以從另外的思路應對科舉考試。
總而言之,受益頗深。
加上歲考在即,陸爍就順理成章的留了下來。
從此之後,每逢雙日,陸爍都要帶著小廝到府學衚衕去讀書。
陸爍腳下不停,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知園前院的月亮門處。
正撞上迎面走過的陸昀一行人。
陸昀穿著一身官服,神情肅穆,雙眼卻極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