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關鍵時候幫助過,或者是支援過自己的人或國家; 還是很記恩的。
以後不要有大過錯都不會出大問題。
陳憶琳聽對方分析了這麼多; 也陷入了沉思。
她覺得很有道理; 離著97還有三年的,現在支援英國,自然是能馬上嚐到甜頭……那以後呢?
陳憶琳直覺應該站天朝,那是一種直覺。
沒有陸靜然分析的那麼頭頭是道,把猶豫變成了堅定。
她想了下說:“我其實覺得美國人,好像是更愛國。因為我瞭解的很多商人這次他們都偏向英國拒絕主權交接。”
這太讓人吃驚了。
頓了下,陳憶琳又說:“還有更自由,至少不要讓我這麼糾結。”
這種自由,只要是體現在制度和經濟上,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合眾國政府,和各個州政府之間,是一種比較鬆散的關係。聯邦政府無權干預州政府內政。而作為回報,州政府把外交等對外權力以及一些需要統一管理的權力交給聯邦政府。
這樣就達成了平衡。
陸靜然笑了起來:“不是美國人愛國,其他國家的人也很喜歡,環境好,文化輸出能力強,經濟好的地方。”
這幾年的出國熱潮,美國可是大熱門。
還有一個根本原因,美國能很明確把執政和國家概念區分開。
因為社會環境好。大部分的中產階級都比較滿意的,所以他們熱愛國家。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拋開面板國籍不談,這是生物本能。
換成任何一個經濟發展好國家,都有這樣的效果。
相反戰火連連的國家或者地區,誰還能到這些‘愛不愛’的問題。
同理,陸靜然也很愛現在的天朝。
因為在這之前,沒有比現在很好、更開放的時代,所以她才能賺到這麼多。
而且往後發展會越來越好,所以她感恩。
陳憶琳是趕在國慶人流的高峰期,回東漢省看她的父親,然後住上半個月。
每年她會抽出一個半月時間專門陪著老爺子,就住著不走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爺子全家最疼的是她。
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啊。
陳憶琳在省城和陸靜然碰面吃個飯,隔天下午就出發去市裡面。
一天後,陳憶琳拎著行李箱走進打聽的時候,看到了陳啟楊很意外,她大哥怎麼也來了。
陳家三兄妹,陳憶琳的二哥在國外沒有回來,學得是醫科,醉心於自己的學術,壓根兒不管家裡的事。
兄弟倆成年後,父母才生了妹妹,所以不管老三多大,在兄弟眼裡那都是沒長大。
陳憶琳在家裡是嬌慣長大的,很任性的學了服裝設計,大家也都支援。
一直到去年,她分了服裝公司的紅利兩千萬,其他人大吃一驚。
還很是很認真地做了,沒有白學這個專業。
兩千萬不多,但在這個行業很成功了,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發展到這個規模,算是相當可以。
老三總算是也有了一份不錯的事業。
家裡人每次說起這件事,陳憶琳都要提起陸靜然的。
她那時候只是想開家小店,賣賣自己的設計,反正成本不高,哪怕虧損也沒什麼。
好玩而已。
陸靜然觀念截然不同,說既然決定開店那就要賺錢,而且想做得就得認真規劃,要去每天思考怎麼推動。
把這個行業做到極致,爭取做到最好。
如果光靠著興趣支撐,沒有認可感和努力工作的回報,短期可能還行,長此以往就會陷入對自己的懷疑,可能就會半途而廢了。
願意掏錢買下你的設計,這才是正常的。
當時兩個人決定開服裝店,自己做品牌,其實也就是幾句話就決定的事情。
陳憶琳有想過,也許生意還不錯,自己設計的衣服銷量很好。
不顧當時怎麼樣也想不到,能到現在的規模。
陸靜然一點點的去推進。把她們的夢想實現了,而且還是升級版本的。
陳憶琳在家裡人面前提陸靜然的次數多了,不說其他人,陳啟楊都覺的有種認識陸靜然很久的錯覺。
陳憶琳把行李箱交給我了傭人。
她總算明白過了為什麼她大哥會來,大概是因為香港主權掌權變革,左右為難。
老爺子自然著急,雖然當初被逼無奈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