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那些經過家長精心教育的孩子,在性格形成中會少走許多彎路,當然,這並不包括那些無原則嬌慣孩子的家長。
自己家孩子犯錯誤還是要罰的,所以西家大門前,經常有小傢伙站門樁。
☆、第44章 蓋房1
麥收忙完,西遠家就開始起新房。因為事先已經把房身和地基弄好,所以直接打地梁起牆就可以了。
這次蓋房子不同於春天的打基礎了,因為村裡沒有建磚房的專業泥瓦匠,所以西明武早早地就打聽好了,去萬德鎮請來專門給人蓋磚房的匠人和小工,一共有十七個人,西家等於把建房子的任務直接承包給他們,工錢按人頭按天算。村裡男人有來幫忙的,只要出些力氣,給這些人打下手就可以了。
本來說好了,只供這些人中午一頓飯就好,可是這些人的家都離著蓮花村很遠,最近的距離也得七八里,所以他們晚上也不回去,就在西家房場附近搭了幾個窩棚。
因為都是男人也不會做飯,早晚都將就著吃,西遠看他們一天起早貪黑的,幹活也下力氣,而且要知道工錢是按天,不是按量來結算,他們還這樣,讓人不得不感嘆。
所以跟家裡商量了一下,就把早上和晚上的飯也給做了。不過早晚飯要簡單一些,一般也就是窩頭鹹菜和粥、湯之類的,但是管飽,想吃多少都行。
中午的這頓就不一樣了,經常是玉米麵和白麵兩摻的饅頭,有時候西遠娘不嫌費事,還會給他們燜一大鍋高粱米飯,因為天氣熱,家裡又有事兒,西家暫時停了聚德樓的買賣,但是偶爾隔上一兩天,西遠或者爺爺就會趕著驢車去一次,把當天早晨聚德樓宰鴨鵝的內臟拿回來,然後同土豆或者豆角茄子一燉,再來一鍋菠菜或者小白菜湯,湯上邊都飄著油花,喝起來也很香。因為是夏末秋初,園子裡的菜也多,每頓還會給他們舀一碗黃豆醬,旁邊一個飯盆,裡面是各種蘸醬菜。這些匠人和小工們吃的都捨不得放下筷子。
村裡人是主動來幫忙的,這種做法屬於本地不成文的規矩,誰家有點力氣活,像蓋房子、壘牆這樣的大事,村裡人家,只要還想和這家走動的,都會去幫兩天工。幫工是不要工錢的,這屬於村裡的人情往份,以後自己家有事兒了,別人也好幫自己。
所以村子裡誰家有人緣,和村裡人處的好,有事情的時候看幫工的多少就能看出來。那些平時懶惰,人家有事不去出力的人,他家有事的時候別人也不會去幫;還有那些不怎麼跟村裡人家來往,過日子過成死門子的人家,幫的人也少。
西家因為老爺子、西明文和西明武在村裡人緣都不錯,所以來幫工的還真不少。有時候看人多用不了這些,像程義、王順伯伯他們就會先回去忙自己家的事情,等看人手不夠的時候再來。
幫工雖然不要工錢,但是中午要供人家吃頓飯。所以村裡人加上那些工匠小工,每天要做差不多近三十人的飯。
因為西家的飯可勁吃,菜也做的硬(油水足),所以無論工匠還是村裡人都吃得心滿意足。他們平常是見不到肉腥的,西家雖然沒有專門買的肉,但是鴨鵝內臟吃起來也很香,肚子裡面油水足了就扛餓,幹起活來也有勁兒。
本來村裡人想幫一天的,一看西傢伙食這麼好,就再多幫兩天,給肚子混些油水。工匠和小工們也是,他們以往幹活的主顧家,不但只供一頓飯,而且裡面清湯寡水地,連個油腥都很難看到,有時候吃的多了,主家都沒好臉色,哪像西家,不管怎麼吃主家的人都笑呵呵地,還問吃沒吃飽,不夠灶上還有。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別人投之以桃,別人也會報之以李,所以這些人把活計越發的做的仔細認真,生怕做不好對不起這樣好的主顧。
不過也有不和諧音,就是西家老三西明全。他覺得自己大哥家蓋房子,他也有參與的必要,一筆寫不出兩個西字,他可是西明文的親兄弟,所以很想顯擺一下,過一把指揮別人的癮。
村裡人都熟悉他,他指揮不起來,他就每天抄著手,趾高氣揚地專挑匠人或者小工來指揮。一會兒說人家這沒做好,一會兒說那沒做好,要不就說人家幹活不使力氣、藏奸,要知道,他們西家可是給工錢的,而且是按天給,你不給出夠力氣,那不是騙人家工錢嗎?
西明文這一參與,真是一顆老鼠屎攪合了一鍋湯,把匠人們給氣的,人家是手藝人,就是靠這個吃飯的,怎麼不比你一個外行人明白。
有一天一個匠人正在砌牆,西明全在下邊給挑刺,結果匠人一走神給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