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聽著孩子們的讀書聲,一邊幫西明文做活計,西明文也沒做別的,他去年冬天編了幾領炕蓆,結果今年家裡房子蓋好,他一看,覺得同屋子不般配,編的花紋有些大,看著做工粗糙,所以想趁著冬天比較閒再編幾領細紋的席子。
如今他正用刀把精挑細選的高粱秸稈劈成細批兒,這些活村裡男人都會幹,不用說啥就能上手,所以都在旁邊幫忙。
廂房裡,西遠娘和老太太老爺子正在餵雞,家裡今年養的雞多,西明文早早地做好了雞籠子,像去年似的弄成一格一格,每格里面多少隻雞都是固定的,雞也好喂,把食撒在籠子前邊的食槽裡就可以,槽子旁邊有個瓦罐,用來給雞添水。
爺爺正在打掃雞舍,地上事先都墊著草木灰,所以用木鍁一收,用笤帚一掃就乾淨了。然後再撒上草木灰,即乾淨又不禍害屋子。家裡的雞一共佔用兩間廂房,小遠說以後不夠用了就專門建個大雞舍。聽著家裡的雞咯咯噠噠地叫,那是下蛋了,老太太笑眯眯地拿著籃子去雞窩裡撿,每個雞籠子裡都有兩個麥秸編的雞窩,專門給母雞下蛋用。
課上完了,可是幾個孩子都不肯走,他們在路上就聽程南說了,西遠哥哥又弄了個好玩的東西,他們也想玩玩,西韋和衛成也不藏私,馬上咋咋呼呼地把棋盤和跳棋拿出來,別的還好說,昨天的蘿蔔塊早都蔫吧了,還是秋陽心細,知道蘿蔔塊用不久,就從家裡拿了幾個玉米粒,西遠看見了偷著笑,他昨天也想用玉米粒黃豆粒當棋子了,結果怕被爺爺奶奶看見罵他糟踐糧食沒敢用!
這下好了,屋裡比剛剛上課還熱鬧,幾個孩子手心手背排先後,玩上的不願下來,沒玩上的急的直跳腳。
程義幾個幫西明文把高粱秸稈劈好,也過來看熱鬧,琢磨回家照樣子做一個。西遠覺得這麼多人嚷的他頭疼,就讓他們在這裡玩,自己跑爺爺奶奶套間裡繼續躺炕頭。
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幾個大人才強行把自家孩子領走,並許諾回去也給他們做一個,家裡這才安靜下來。
吃過飯,日頭還沒偏西呢,西明武兩口子就回來了,同來的還有李家大舅。
李家大舅聽西明武一提馬上就同意了,家裡婆娘還唧唧歪歪讓他在自己家做,然後把小舅子叫來幫忙,笑話,他小舅子一身懶骨頭,能幫他忙?那不是日頭從西邊出來了嘛。
媳婦拗不過他,昨天晚上還哭鬧了一場,氣的他差點沒有動手,哪有自己堵自家來錢道的,這沒見識的婆娘。
李家大舅細問妹夫兩口子都做啥賣了,那些什麼腐竹啊、滷豆乾啊,他這成年做豆腐的豆腐匠都沒聽說過,而且還是專門往城裡的大酒樓送,哪能不剩錢?人家西家老大就是往城裡飯莊送吃食,才兩年就蓋起亮堂堂大瓦房。
妹子兩口子剛回去就買了一頭驢,看來這日子是要過好了,他自家做豆腐用的驢,還是當初老爺子老太太給拿的錢,加上妹子的彩禮錢才湊夠買的呢,這也是當初他叫西明武跟他一起做豆腐賣的一個因素。
西明武幾個在大哥家吃過飯,連忙回到自己家,屋裡面大哥大嫂早已經把炕燒得熱乎乎的,他們只需要把明天做豆腐用的豆子泡上就可以先睡覺。還是在自己家好,有爹孃和哥哥嫂子照看,知冷知熱,互相有個照應,也不用看人家臉色行事。
還有,小遠說,讓他們牟足了勁兒幹一兩年,然後也蓋新房,他家沒有老人,不用起像大哥家那麼費錢的房子,只要像一般人家那樣的磚房就行。一邊想著以後的好日子,兩口子一邊往缸裡倒豆子,旁邊李大舅也在幫忙。
做豆腐是一個辛苦活,要趕上後天大哥送吃食的車,明天一早就得起來做豆腐。
西遠家,小勇正在老太太的炕上,從兜裡掏出幾顆大紅棗,一個一個地往奶奶、爺爺還有大伯、大娘嘴裡塞,大人們看他這樣鄭重其事的,都喜歡的不行,虛應著咬一小口,然後再輪到下一個,這是孩子姥姥臨走前給他倆裝到兜裡的,倆孩子沒捨得吃,留著回來給家裡人。
西遠屋裡,西陽也是,把兜裡的棗子拿出來,按個兒數了一遍,然後分成四堆,結果有一堆少了一顆,他猶豫了一下,留給自己,把另外的分給西韋衛成和大哥。
西遠看他的小樣,心裡很感嘆,孔融讓梨什麼的,在普通人家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家裡的老大,從小父母沒時間,小的大都由哥哥姐姐照看,所以有什麼吃的喝的,都知道禮讓。
西遠從自己那堆裡拿出了一顆,放到嘴裡,剩下的又給西陽裝到兜裡,西陽摸摸自己的衣兜笑了,嗯,又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