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把花生,是大伯給裝的,時不常地拿出來吃一顆,他還小,不像虎子受西明全夫婦影響比較大。
西遠今年過年就十三了,所以也要跟著父親還有二叔一起出去請村裡人來家裡做客,有些熟悉的,像王三爺爺早就自己過來了,可是王三奶奶和王順伯伯沒來,一家人都去人家吃,他們覺得過意不去,只是讓老爺子做個代表,後來還是父親和西遠一起去,好說歹說,連拉帶拽的把王順伯伯給請了來,西遠又叫著柱子。本來家裡大人不讓柱子來,可是西遠說了,柱子是他半個徒弟,家裡有事兒得去幫著跑跑腿,所以就把柱子給領來了。
別的人像程義、張老八、解明理他們都和西家處的不錯,所以不用請自己就來了。
最先請的是村裡的里正,然後還有幾位年長的長輩,各個姓的族長,村裡儘管大家族基本沒有,但是各個姓氏也都有自己預設的族長,平時倒是不怎麼管各家的事情,但是還是很受村裡人尊重的。
人到齊了,喝著茶水,吃著瓜子花生,一起聊著天。看著西家的房子嘖嘖稱讚,爺爺和兩個兒子都憨憨地笑一笑就算是回答了,家裡蓋了這麼好的房子,雖然心裡也是高興,但是不能在村裡人面前顯擺,那樣人家會覺得你家有錢了傲氣,嘴上奉承著心裡怎麼想的就不清楚了,所以越到這個時候越要謙遜一些。
西明全坐在那裡,譜擺的很大,正和人家白話他大哥家的房子怎麼怎麼好呢,跟是他自己家的似的,旁邊程義聽著,瞅了他一眼,忍了忍沒做聲。程義和西明武關係比較好,所以他們這一撥人由西明武陪著。
菜炒好了,用小盆端到裡面的廚房,然後再拿盤子盛出來端到桌子上,來的客人團團坐了四桌。其中就有西明武的大舅哥,他是跟著來送妹子一家搬家的,來了西家就沒讓走,留著住了兩天,一起慶賀喬遷之喜。
看著西家現在的排場,他心裡暗暗讚歎,看來妹子是嫁對了人家了,明武只有比他大哥更出息的,如果和他大哥家處好了,以後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自己也能跟著藉藉光。
看來幸虧自己當初明智,看著妹子生活困難,主動提出讓妹夫跟著做豆腐賣,以後妹夫有了掙錢的生計,也不會忘了自己。想想家裡婆娘,沒事總跟自己磨嘰,說是哪有出嫁的妹子還要孃家來支撐養家的,話裡話外想把她自己孃家兄弟叫過來跟著自己做豆腐,幸虧當初沒聽她的,女人嘛,頭髮長見識短,哪裡有什麼遠見呢。
首先上來的菜就是給聚樓送的吃食,用盤子裝了,麻辣的、泡椒的每樣一盤。然後是雞肉燉土豆,家裡養了三百隻雞,這次殺了四隻。
接著是大盤裝的紅燒魚,是昨天西遠和爺爺去萬德鎮買的,現在天冷了,又有人開始賣凍魚了。做法去年過年的時候西遠就教了他娘,現在西遠娘做飯好吃在村裡都出了名,平時沒事兒村裡的媳婦們都會找她討教一下,這讓一直老實巴交的西遠娘很有成就感,跟大兒子學起做菜乾勁兒十足。
“大嫂,你這菜做得可真好,都能上鎮裡開飯館了。”二嬸讚歎地跟西遠娘說。
“都是小遠從書上看到的,手把手地交給我,不然我哪能琢磨出這些!”西遠娘笑著回答到。
“識字就是好,我家柱子都比以前懂事不老少。”王大娘也笑呵呵地說。
她一早就過來幫著西遠娘做飯了,以前跟西家關係就比較好,西家老太太和西遠娘又不是那種有錢就眼高瞧不起人的,所以他們家也沒道理因為西家日子過好了就疏遠人家。
這四個菜一上來,就看出西家對這次請客的重視,全雞全魚,再加上只有城裡酒樓裡才有的吃食,這伙食的檔次一看就挺高。
接著上來的菜也不弱,一個酸菜白肉,一個醬骨頭,一個孜然(這裡叫小茴香)肝尖,還有一個解油膩西遠孃的拿手好菜——家常涼拌菜,最後上來的是排骨辣白菜湯,典型的八菜一湯。
西遠給各個桌的酒盅倒滿酒,然後就出了堂屋,由二嬸和娘在那照應著。奶奶的屋裡,奶奶和王大娘領著幾個小的,也坐在桌子旁吃飯。別看老嬸忙的時候沒照面,飯時一到,馬上扭搭扭搭過來了,把老太太給氣的,本想刺搭她兩句,又看屋裡這麼多人,忍了忍還是沒吱聲。
西韋幾個一人拿著一個小杯子,裡面裝的是西遠用都柿做的果酒,幾個小傢伙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小小的抿一口,然後夾一筷子菜,接著再抿一口酒,還挺像那麼回事,沒事兒人家還碰一杯。看得幾個大人都憋不住地樂。
奶奶給王大娘也倒了一杯,旁邊老嬸倒是自己不客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