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朕又該當如何?”
聽了這話,顧雲浩更是心裡一跳,只覺整個人都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是怎麼也沒想到,元化帝在這個時候傳召他進宮,卻是為了問他朝局之事。
要知道,他雖然兩世為人,但入朝不久,即便是有些手段心機,也是跟朝中的那些大佬們沒得比。
元化帝身為帝王,自小受到薰陶,其手段絕對不是他顧雲浩可比。
眼下這元化帝卻是以此來問他?
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也正是因著這個緣故,顧雲浩聽聞元化帝這樣問,心中更是警惕不已。
“陛下仁厚,兼有賢臣相輔,必成千古帝業。”
不曉得元化帝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顧雲浩也是不敢多言,只得簡單地回了一句。
“哦?那景源以為,這賢臣到底是誰?是杜允文還是陶明哲,亦是你那位師祖孫惟德?”
聞言,元化帝心中一悶,卻是不怒反笑:“原來在景源的眼中,那些個目無君上的人竟然也算是賢臣?”
“微臣不敢!”
這話說得有些重了,顧雲浩當下便急忙叩首請罪,而後又免不了為孫惟德開脫一句:“右相大人雖有恩與微臣,但所謂內舉不避親,臣當真以為,右相大人乃是一忠君之人。”
“哼。”
元化帝未置可否地哼了一聲,卻是又道:“別扯那沒用的,你只說說,如今的局勢,又該當如何。”
見著元化帝這般,顧雲浩心中一動。
難道這個年輕帝王是真的想要聽一聽他對朝局的看法?
思忖了片刻,顧雲浩還是咬了咬牙,說道:“微臣以為,眼下左相與右相相爭,正乃是個好機會。”
這話其實也是合了蕭穆言的心意,當下他便來了興致,忍不住劃過一絲淡笑,點了點頭道:“說下去。”
見著元化帝似乎沒有什麼不悅的樣子,顧雲浩心神大振,繼續說道:“為長遠計,陛下當行三事。”
“恩?哪三事?”
顧雲浩恭敬地回道:“其一,逐步調任軍中將領,從而掌控軍權。其二,時刻關注邸報,從而掌控民意。其三,竭力召回藩王,限制地方割據。”
這三件事,實際亦是蕭穆言近來煩擾之事,眼下乍然聽聞有人亦是這麼說,他也開始對顧雲浩高看了一分。
看來這個顧雲浩雖然年輕,還真是個可用之人。
元化帝心中暗暗點頭,面上卻是不顯,又直接說道:“卿之所言亦是朕之所願,只是邸報之事倒還好說,只是這軍隊裡,大多都是勳貴子弟,且將領們常年練兵,早已盡得手下兵士之心,即便是朕派遣了新的將軍前去,怕是也不能盡收軍心。”
“陛下何不逐步調任?若是先行在幾路軍中互換將領,軍中也必然不會再似之前那般牢不可破,屆時陛下再派了信得過之人前去接掌,豈非是要容易的多?”顧雲浩建議道。
這雖然只是一個大概的建議,但元化帝本是個極為擅長謀算之人,當下便加之以細節思量了一番,也是覺得有些可行性。
“愛卿此計甚秒,若是謀劃得當,說不定三五年內,便能將我華朝大部分軍隊收歸於朕的手中。”
因著這個提議解決了軍隊之事,元化帝毫不吝嗇地讚了一聲,而後卻是又說起第三件事:“只是藩王那邊,怕是不會那麼容易,特別是平王跟蜀王,既然已經放虎歸山,這二人又豈會再輕易入京?”
聞言,顧雲浩也是神情一默。
這話說的不錯。
平王跟蜀王又不傻,就藩之後,怎麼可能再回到京中自投羅網。
要知道,就連之前太上皇順德帝殯天,元化帝一連發好些個詔令,傳召兩王回京奔喪,這兩人都是沒有回來的。
“陛下,不若再過些年,待時局平穩,諸王心定之後,再想個由頭召回京來?”
想了想,顧雲浩還是覺得藩王在外,對於帝位乃是一大威脅,遂試著說道。
“由頭倒是好找,只是一般的由頭,只怕是不行的。”
元化帝也是頗為無奈。
眼下順德帝已經入葬,奔喪這個理由已經是用不得了。
而他蕭穆言又是自幼喪母,自他的母后去世之後,順德帝又一直沒有再立皇后,元化一朝沒有太后,自然也不能借著什麼太后病危或是壽誕的藉口了。
顧雲浩心中早已有了打算,思量再三,還是壯著膽子說了出來:“若是重修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