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真的有多一位皇子降生,也是未及成年便早夭了。是以大燕皇室是人丁最為單薄的皇族,歷代燕主都是孤獨的。可比起大秦皇室的人丁興旺,燕皇室又何嘗不是幸運的呢?
大秦立國數百年,兄弟相殘同室操戈的事情發生的還少嗎?當今這位皇帝陛下,不就是從七王奪嫡中趟著腥風血雨,一路上踩著兄弟姐妹的屍骨登上了皇位。
到了安王這一輩,皇室雖說只有三位成年皇子,可依然斗的如火如荼。安王自覺心累,他只想一心一意的改變自己的國家貧窮落後的局面,並不想捲進那些腥風血雨的爭權奪勢當中,偏偏身在其中,逃脫不開。
這是這三年裡朝堂上的變化,而對外,北魏那邊左賢王叛亂,先是詐降而後和右賢王裡應外合,想殺大秦一個措手不及,果然就他們得逞了,閘北城大敗,魏軍進城,大有橫掃大秦之勢,情況危急。
說起這事,就不由得得細細的從頭說起了,事情是這樣的。
閘北城大敗後,左右賢王回去之後就跟率先撤兵的蕭太后和小皇上撕逼起來,斗的那可謂是如火如荼兩敗俱傷啊!最後左賢王一氣之下便率軍叛出北魏,投向閘北城。
閘北的守將是二品武將魏蒿,跟被江秋意先斬後奏的魏照是一家的,只不過他是庶出,若不是魏家的嫡子魏照死了,這個二品武將的守城大將軍職位,也落不到他的頭上。
他倒也不傻,一開始也是疑心魏人詐降的,一波波的密探往大魏境內鑽,送回來的訊息全都是說歸降是真的,左賢王叛變是因為蕭太后和右賢王達成一致,要削了他的軍權悉數轉移給右賢王。
做左賢王不能坐以待斃啊,一氣之下便乾脆判出大魏投向宿敵大秦算了!甚至還在閘北城外將追擊而來的大魏軍隊打的屁滾尿流的。
而左賢王倉促出逃,留在大魏來不及逃走的家人全都被蕭太后砍了腦袋,左賢王最疼愛的小妾的頭顱都被送到了左賢王的王帳中了!
這下子左賢王怒了,當即反了!
第333章詭異的兵法(三更)
如此一來,立功心切急於表現的魏篙便開啟城門,迎接魏軍的到來,甚至還得意洋洋的上書長安,想攬那招降大魏左賢王的不世奇功。
你不得不佩服魏人的耐心,原以為他們就跟北魏風雪裡的惡狼一樣,見著是什麼都是迫不及待的生撲猛撲,沒想到一貫以勇猛彪悍,擅長用拳頭彎刀解決問題的魏人,這回倒是動起來腦子。
左賢王詐降,整整半年完全臣服於大秦的管制的,叫他領著人去修城牆,他就去修城牆,叫他和前來騷擾的小股魏軍做戰,他就結結實實的出去給自己的同胞迎頭痛擊,漸漸的,長安和魏篙那邊全都放鬆了警惕。
這個時候耐著性子一直潛伏著的惡狼就開始反撲了,不費一兵一卒,在酒席間就殺了魏篙等將領,頭顱悉數高高懸掛在城牆上任由飛鷹將他們啄的稀巴爛。
魏人可沒有秦人那麼心慈手軟,閘北城中被俘虜的兩萬戍邊將士,悉數都屠殺了,滿城的百姓數千人無一倖免。
訊息傳來,舉國譁然,可掌權者並沒有物傷其類的悲痛,只一心一意想著閘北失守,北秦危矣!魏軍若是勢如破竹的長驅直入,國都是不是要再往南遷一遷才安全?
甚至有門閥氏族已經開始將財產轉移到了大燕去,隨時準備好魏人打進來的時候跑路,這就叫儲存實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禹王和梁王呢,他們沒蹦起來鼓掌就不錯了!閘北失守最先倒黴的就是北秦,安王就在北秦呢!最好魏人殺進來的時候能一刀將他砍了,這樣也給他們省了不少麻煩。
唯一為這個國家萬千黎民殫精竭慮的只有安王,和六郎。
一開始左賢王詐降,六郎便是不信的,魏人對外宣稱的閘北的秦軍被屠殺殆盡,滿城百姓無一倖免也是個天大的幌子。籌備酒宴之前六郎便嗅出危險的味道,來書與安王商議,逐漸的安排城中百姓出逃,大部分都躲到了深山老林裡頭去了。
士兵也是,願意追隨六郎這個無官無職無權無勢的小兵蛋子的,全都跟著他躲過了那一劫,留下的那些全都是魏篙的親信,基本上全都是各大世家塞進來的充數家奴或者在軍中安插的眼線,又或者到軍隊來來混日子等升遷的紈絝子弟。
一張網下了半年,大魏朝堂上下配合著唱了這麼一出好戲,最後卻只撈著幾尾小魚,左賢王不想混了才會如實稟報閘北城中無比詭異的一切。
城,忽然就空了,老百姓走的只剩下三三兩兩。軍營忽然也空了,除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