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疙瘩按孩子們的人頭數做的,七個孩子一人一碗足夠。柳飛鶯和柳志偉自以為是大人了,把自己分的那碗端給爺爺奶奶。推讓了半天,麵疙瘩都快涼了還沒有個結果。餘小草從廚房取了兩隻碗,把七碗滿滿當當的麵疙瘩,勻成九大半碗。柳家用的粗瓷大碗,大半碗也足夠填滿她的小肚皮了。
兩老七小圍坐在炕桌旁,其樂融融地吃著麵疙瘩。韓氏做的麵疙瘩,雖然沒有放雞蛋,但面穗攪得細細的,熬得稠稠的,很對餘小草的胃口。碗裡的麵疙瘩吃完了,姚氏還要從自己剩下大半的碗中,給她倒些。一來餘小草真的飽了,二來她真心沒有吃人家口水的習慣,堅決地推辭了。
吃過簡單而又溫馨的午飯,外面的風雪停了。餘小草趁著雪停的空擋,準備回去。柳家沒什麼拿出手的回禮,柳存金就把家中剩下的最後十來斤青麥,給外孫女帶上。他記得閨女和外孫女都喜歡喝青麥熬的粥,這些青麥是特地給她們留的。
送完年禮後,很快就到了除夕這一天。這天依然飄著小雪,外面一片粉妝玉砌的世界。屋內熱氣騰騰,充滿了年味。
除夕依然是餘家和劉家一塊兒過的。年夜飯非常豐盛,肉菜有:象徵著年年有餘的糖醋魚,紅燒獅子頭、肉餡豆腐夾、紅燒肉、豬肉燉粉條,還有一盆紅紅的水煮肉片;素菜也不少,有香菇青菜、銀芽菠菜、蠔油生菜、麻婆豆腐、乾鍋土豆片、醋溜白菜;湯是排骨湯和三鮮湯兩種,葷的素的都有,愛喝哪個喝哪個。主食是白白胖胖的饅頭,散發著小麥的清香,即使不就任何菜也能吃下兩個。
蝗災之年,無論肉菜和蔬菜都比較匱乏,哪怕是府城裡的有錢人家,像餘家這麼豐盛的年夜飯,都找不出幾個來。唐古的珍饈樓,推出了價值數百兩的年夜飯。大掌櫃從餘家,高價買了幾箱子青菜,還有幾百斤土豆。
別的不說,大冬天有新鮮的蔬菜,還有從西洋引進的新鮮物種——土豆,這個噱頭就能讓那些攀比成風的唐古鎮名流趨之若鶩,二十幾桌年夜飯以極快的速度被預定出去。好多沒定到的,還打聽什麼時候還有類似的酒席,託關係一定要給他們留一桌的……
不過,大多數災區的百姓,這個年過得可憐兮兮。能吃上白麵的,都算是不錯的了,很多人家都是粗糧餅子管飽。至於菜嘛,就別想了。蝗災來臨的時候,不是所有村子都像東山村提前把菜地裡的菜收起來,製成乾菜或者鹹菜的。後來,有蝗蟲也沒法種菜,有銀子都沒處買去。至於肉嘛,一般人家誰吃得起啊!!所以,大多數人家,都是一家人圍在一起,苦哈哈地捧著粗麵餅子,就著帶點鹹味的湯,草草地結束了一年一次的年夜飯。
東山村的許多人家,因為家裡有乾菜,放在一起燉了一盆,油多放些,年夜飯算是對付過去了。晚上辭舊迎新的餃子,那就沒有了。沒肉沒菜吃啥餃子?能省就省了。
與餘家老宅熱鬧溫馨的氣氛相比,餘家大宅就顯得冷清多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張氏再能幹,也不能憑空變出東西來。當初,張氏不信餘海的話,認為他是編出來騙人的,菜地裡的蔬菜一點都沒搶收,全都便宜蝗蟲了。好在張氏平時挖海腸的時候,也趁著退潮的時候挖了些蛤蜊,製成蛤蜊幹,還撿了一些海帶海菜,曬乾了,現在全一鍋燴了。還有前些日子餘大山出了一次海,留了一條不大不小的海魚,總算湊出兩個下飯菜。
海邊的漁民早就吃厭了海貝和海魚,再加上張氏做菜不捨得放油,白水煮熟了加點鹽,味道可想而知。
李氏皺著眉頭嚥了沒啥味道的蛤蜊肉,眼珠子轉了轉,道:“娘,看來餘海真是跟咱們這邊斷了關係!”
張氏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沒接話。李氏繼續道:“聽說,餘海給大伯家送了十幾斤的豬肉,肥膘有三指厚,還有一袋子白麵,少說也有二十斤。大白菜、蘿蔔也送了不少。大伯家的年夜飯,肯定油水足足的!”
“娘!!我說去二叔家買幾斤肥肉,你偏不讓。現在又羨慕人家有肉吃……”黑子皺著眉頭啃著粗糧餅,對他娘抱怨著。
自己已經成為碼頭的正式員工,一年下來也攢了不下十兩銀子。奶奶不捨得掏錢買肉,他掏錢買些就是了,一家人何必分那麼清楚?可娘非不讓,說是買了肉怕是也吃不到他們嘴裡,都便宜小叔一家了。唉!要是能像二叔一樣分家出去就好了,爹出海打漁,他去碼頭出工,娘在家操持家務,肯定不會像現在頓頓吃粗糧餅子,還不管飽的!
小豆豆委委屈屈地啃著餅子,把頭撇向一邊,不願意去吃趙氏送到嘴邊的魚肉:“不吃,太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