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道:「太太還有小少爺呢。老爺就這麼一個獨子,這將來的一切不都是小少爺的。」
「哼,以夏姨娘這受寵勁,生個庶子也不過是遲早之事。」史王氏恨恨道,「連孝期都不忘勾著老爺,真是下賤胚子。」
史王氏尖聲問著周嬤嬤,「夏姨娘那的避子湯可備好了?她是二爺的心尖子,萬萬不能出問題。」
周嬤嬤明白,低聲道:「這避子湯都喝了好一陣子,用的都是上等的藥材,絕不會出問題。」
莫說孝期生子了,這夏姨娘往後都生不出孩子了。
按她說這夏姨娘也真是傻了,明知孝期不能生子,還偏要勾著二爺,怎麼能怪他們這避子湯一碗一碗的往夏姨娘房裡送呢,這喝多了避子湯弄壞了身子,也是夏姨娘自找的,怪不得太太。
「給我盯緊夏姨娘,二爺現在艱難的很,萬不能鬧出孝期生子之事。」史王氏微微一笑,淡淡命令周嬤嬤。
她輕撫了一下眼角皺紋,這居家過日子,還是得有個兒子才是真的,其他全都是虛的。
作者有話要說: 最後,求留言,求收藏。
(●'?'●)?? 麼麼噠~
☆、太孫致祭 (修口口)
雖是門庭冷落,這白事辦的再好都頗有一種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之感,但史王氏仍是盡心盡力將喪事置辦極為榮重,且不論史府的臉面,就憑大嫂死前為了史家的爵位傳承,不惜放棄嫁妝大頭這一事,便值得他們為她的喪事好生盡一份心力了,萬沒想到這七七之日竟迎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人客。
當今的太子嫡子,被立為皇太孫的徒辰陽竟然親臨致祭!
史家眾人面面相覷,沒聽說大嫂家裡和皇太孫交好啊,這皇太孫是來祭拜啥?要不是史張氏足足比皇太孫大了十五、六歲,怕是眾人都會懷疑起兩人之間是否有些什麼不得不說的往事了。
也怪不得史家人會如此之想,畢竟連史湘雲之父都未曾得到皇太孫親臨致祭了,沒道理史張氏能得皇太孫親臨致祭,況且這皇太孫自幼聰穎無比,甚得聖上歡心,又是聖上親自教養,可說是無一處不好,唯有一小小缺點──『好色』,而且這好色的物件還不分男女。
張家本就多美人,史張氏與賈赦元配──賈張氏同出一族,賈張氏雖是史張氏隔了好幾堂的族姐,但也是個絕色美人,當年以她張首輔之嫡幼女的身份本該是入宮為太子妃,要不是她容貌太盛,聖上怕她移了太子的心志,而改聘了端莊有餘,但相貌略遜一籌的石家女,只怕現任的太子妃便該是賈張氏了。
史張氏本人雖不如賈張氏,但也絕對是個美人兒,不然也不會多年無所出,而史家大爺仍把她捧在手心裡了。
不過皇太孫和史張氏年級差距甚大,皇太孫懂事時,史張氏早入了史家門內,皇太孫應不至對史張氏起了什麼心思,大概只是好奇史張氏的容貌吧。
話說皇太孫這喜好也委實怪異,要不皇太孫是太子唯一嫡子,又自小撫養在聖上膝下,甚得聖上喜歡,加上他年歲甚小,今年也不過才十歲出頭,平日裡也只是好奇各府女眷的顏色,沒真做出什麼出格之事,不然那怕他身份再尊貴,彈劾他的摺子只怕都能堆滿聖上案頭了。
可說也奇怪,聖上和太子不但不止著他這壞毛病,反而有些推波助瀾,上次賈李兩家訂親,皇太孫竟跑去了,不但把賈珠、賈璉,連那剛出生的賈寶玉都看了一輪,還跑去偷瞧人家姑娘了,不但見著了和賈珠訂親的李家姑娘,也見著了賈家大姑娘──賈元春和正暗暗和賈璉談相看的王家大姑娘──王熙鳳。
因為那人是皇太孫,賈王李三家也只能默默吃下這啞巴虧,用孩子還小什麼的混過去,萬沒想到這皇太孫不知怎麼得知王家大姑娘家的閨名,還一口一個『鳳辣子』說的好生順口,正巧聖上也對皇太孫的愛好有些頭痛,見皇太孫盛讚王家大姑娘的美貌,又聽聞王家大姑娘性子潑辣,竟戲言要將王家大姑娘指給皇太孫做太孫嬪侍,要不是眼下皇太孫和王家大姑娘的年紀還小,只怕這王家大姑娘就要被送進宮了。
王家大姑娘還算好的,雖然原本和璉哥兒在談的婚事頓時吹了,此後穿不得紅,但她一進宮便是從四品的太孫嬪侍,可比璉哥兒捐的五品同知宜人要高了半品,況且皇太孫深得聖上歡心,又是太子的唯一嫡子,等將來生了兒子之後,那怕沒個好日子過,說不得還能更進一步成了人上人。
與她相比,賈家大姑娘可慘了,她本就出身尷尬,雖出身國公府,但偏生是榮國府的嫡次子──賈政所出,說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