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應下了,不過其他的也就罷了,她母親留給她裝著每年生日禮物的百寶櫃(即寄木細工機關櫃)可是得帶走的。史王氏也知道這百寶櫃裡的十來個箱子都裝著史張氏臨死前親手做的衣服,這東西雖然不甚值錢,但代表著史張氏一片慈心,當下也沒說什麼,自是讓史湘雲帶走。
古玩書籍自不用說,聖上已經賞了二箱子古玩,再加上史鼎、史鼐添的,和大哥夫婦留下來的,已然是不少了,林黛玉又給史湘雲添了整整滿滿二大箱子的書,和二箱子的文房四寶。她的嫁妝大頭雖是在史家和賈家庫房裡存著的,但在林家自個府邸裡也有一些,她本想再多添一點給史湘雲,但史湘雲悄悄勸了她:財不露白。萬一又讓人打起她們姐弟的主意就不好了。
林黛玉想想也是,雖是如此,但添的書籍和文房四寶都是她細細挑選的,莫說那一箱子有錢也無處尋的孤本了,那二箱子文房四寶件件都是少見的精品,好些還是前幾朝的古物呢。
這一箱子新書加上一箱子孤本,書籍多到讓史湘雲差點落淚。這新書也就罷了,這孤本中十本有三本是與女紅刺繡有關的。像這類刺繡書籍本是各家的不傳之秘,也不知林黛玉是怎收集得到。而且林黛玉還放了話,意味深長的要她好好研讀……
史湘雲突然覺得手指頭隱隱作痛。
嫁妝之中的一般日用品可雜了,這四季衣服、常用藥材、胭脂水粉、壓箱銀子與頭面首飾都包含在裡面,可說是女子嫁妝中最花銀錢的大頭之一了。
四季衣裳什麼的因為湘雲年幼,身子還在長呢,再加上時間不足,也不過每季各做了幾套意思意思罷了,倒是衣料帶的不少,留著以後備用著,聖上這次所賜的四大箱子衣料和兩家庫房裡的上好衣料還有多年累積的好皮子都盡數帶去了,足足溱了二十餘抬,雖是多了點,但云丫頭還年幼,這四季衣裳數量又頗有不足,倒也能讓人理解。
嫁衣不用史家煩心,皇孫妃的嫁衣自有其規格,自是由內務府置辨,大婚前自會送來。這大概是史湘雲唯一慶幸自己是嫁進皇家之處,畢竟按一般大戶人家習俗,這嫁衣大多是新娘自己親手所做,也是新娘子小露一下女紅繡功之時,再怎麼樣不擅長的新娘子,在如此重要的嫁衣上,至少也得自己繡上幾針意思意思。
不過史湘雲的繡功……繡個一針兩針的,或許看不出來,繡個五針左右,眼尖的人便會覺得有些怪了,繡個十來針之後……所謂的『意境說』又得重現江湖了。
這嫁衣全由內務府置辨了,史湘雲的手指頭和大夥的眼睛也算是逃過一劫了。
胭脂水粉直接拿銀錢去置辦就成,史湘雲還小,原也用不著這些,也不過就少少的置辦了一箱子,不過出乎意料之外的,賈寶玉倒是送了一整套的胭脂水粉,這些全都是他冒著被賈政再狠打一頓的危險,自己製做的,可比外頭買的要精緻細膩許多。史湘雲感動歸感動,不過更希望他送比較實惠一點的東西,像他房裡的古玩之類的。
她可是很清楚地知道,賈寶玉房裡的東西全都是賈母私藏的好東西,件件可都是珍品呢。
壓箱銀子與首飾頭面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聖上賜銀與聘禮的銀錢盡數帶去不說,史鼐與史鼎也各添了兩千兩,史王氏與史秦氏亦各添了六套頭面首飾,加上其他親友添的,光是這首飾頭面足足有二十餘抬。
這樣一算,史湘雲的嫁妝竟然到了一百三十餘抬,史王氏與林黛玉又忙著再收攏了一次,才擠到了一百一十六抬,不過裡頭滿滿當當的,可比前頭幾位皇孫妃的嫁妝實惠的多了。
史王氏略估算一下,這史湘雲的嫁妝竟然有將近十萬兩了,幾乎抵得上史家大半家財了,頓時氣悶了好幾日,還是林黛玉勸了又勸,方才迴轉的。
這銀錢之事罷了,倒是這陪房委實有些不好選。按宮中慣例,皇孫妃可帶兩個嬤嬤與四個陪嫁婢女入宮。史湘雲自然是帶了立冬和立秋,但另外兩人卻有些不好選了。
賈母不知為何竟然把晴雯送了過來,雖然只送了人來,沒給什麼賣身契,但史湘雲也不怕賈母拿著晴雯的賣身契做啥,畢竟晴雯可是要跟著她入宮,這世上還沒有人敢跟皇家要人的。
史湘雲問了問晴雯的意見,見晴雯紅著臉不反對跟她入宮,再問了一下晴雯也沒什麼親友,就一個遠了點的表哥表嫂,當下便也決定帶她進去。畢竟她是嫁進宮內,也不知啥時才能開府出來,這無親無故的人才好,省得人家骨肉分離。
若說晴雯沒有一步登天的打算,史湘雲自是不會信的,不過那又何防?她可以和徒昭做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