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多些,但也不似對待迎春這般,視迎春如無物,只顧著奉著庶出的探春了,見著賈母院中下人們對待迎春的態度,賈赦著實動了氣,便趁著迎春定親的機會,將迎春帶回自己的東院之中。
因迎春年近十八,雖是定了親之後沒多久便就出嫁,但這小小一段日子也養出了一些父女感情。賈赦越是相處越覺得以前有些虧待了這個女兒,賈赦又不是個會說軟話的人,便只能在嫁妝裡添補了。
這迎春出嫁之時的嫁妝雖及不上史、林兩女,但在公候人家中也算得上是不錯的了,也讓迎春之後的日子有了不少底氣,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XXX
這賈家三春的顏色均可說是一等一的,在賞花會中亦是大出風頭,有意於賈家三春的人可真是不少,莫說迎探兩女了,就連惜春都有好些人心動,眼見這搶媳婦的人還真不少,馮紫英只略略考慮了幾天,便跟嫡母與父親說了這事。
一聽到長子有意娶個庶女為妻,馮唐當下便拒絕了,他怒道:「好好的怎麼娶個庶女回來,更別提是賈家的。」
這賈迎春是否真像兒子所說的那麼好,他一個大男人也不得而知。但這賈家絕對不是個適合的物件。這結為親家可不是兩個人的事而已,而是兩家人的事情。
在官場中一個好的姻親更是極為重要,好的姻親能在遭難之時搭一把手,這朝堂上有人方能走的更遠。
他早想過了,他是武官,又是太上皇的心腹,自雍政帝臨朝之後,這手上的權力便一日小過一日,說不得那日便就會去了職。馮紫英與他一般走著武官之路,偏生礙著他,以後怕是前程有限,這時姻親便是極為重要了。
況且馮紫英前頭那位也沒留下什麼嫡子、嫡女,再嫁進來的新婦又不用一進門便做娘,和先前那位也差不離了,實沒必要續一個庶女為妻。更別提賈家人品著實讓人厭惡,實不是個結親的好物件。
馮紫英苦笑,「兒子也不過是個庶出,這庶出的娶個庶出的豈不正好,況且兒子又是續絃,兒子瞧過了,這賈家女倒是個性子溫和的。」
馮唐勸道:「這性子固然是緊緊要緊,但何必娶那賈家女?且不論嫡庶之事,這賈家絕不是個適合結親的人家。」
連自家侄子侄女的家產也貪,著實叫人看不起,再則,連幾個孩子都容不下,若是將來英兒有了什麼事情,還能指望他們搭把手?
馮紫英連忙說道:「這賈家現任家主是有些不著調,但是賈寶玉此人倒是頗為不錯,且不論其才學,其為人也頗講義氣,值得一交。而賈璉此人也頗有幾分能力,只是得罪了小人,這些年來一直不得起復,若是咱們馮家搭上一把,應該還是成的。」
馮唐仍是搖頭,這賈璉當年是得罪了何人還不好說,但賈璉此人要是個好的,當年便不會貪了林家的養育銀子了。
馮唐勸道:「你嫡母家裡的侄女豈不比那賈家女好些?是嫡出女不說,而且這顏色跟性子也是極好,有那點比賈家女差呢?就算你不喜歡你嫡母家裡的侄女,咱們大可以讓冰人給你尋個合心意的,何必非那賈家女不可呢。」
他雖然也覺得老妻孃家沒落,給不了多少幫助,老妻孃家的侄女兒也是個被嬌養大的,怕是管不住紫英,但老妻孃家人的人品倒是不錯的,比賈家人要好上許多了。
馮紫英說了許久,馮唐仍是不允,最後馮紫英只能不斷地對嫡母使眼色,希望嫡母能幫上一把了。
雖然有些不喜馮紫英不要她侄女兒,硬要娶這麼一個庶出女,但想想賈迎春的性子,馮母也動了心思。
賈迎春此女她也曾見過幾面,著實是個溫柔沈默的,看得出性子有些怯懦,若是她為長媳,她倒是不用擔心這新進門的兒媳和她搶管家權了。
自己的侄女兒雖然也是個好的,不過畢竟是兄嫂的嫡出幼女,有些被寵壞了,雖然也是個蠢的,但亦頗有幾分傲氣,怕是沒賈迎春那麼好掌控了……
如此一想,馮母倒是贊同馮紫英娶迎春回來,因馮唐多年征戰,她們夫妻兩本就聚少離多,又礙於規矩,這將領家眷必須留在京城,想跟著去邊關都不成,只能眼睜睜地見馮唐納了一個又一個侍妾,生了好些庶出子女。
這馮紫英便比她所生的兩個嫡子要大上十歲左右,這庶子長,嫡子幼,本就是亂家之源,這紫英雖然還算不錯,但再孝順的兒子也架不住枕邊風,更別提是個隔了肚皮的庶子。
若是再給馮紫英娶個厲害的妻子,這妻子要是心腸壞的話,三不五時吹起這枕邊風,只怕家宅不寧了,她的兩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