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後,韓徵攜施清如一起上了御輦,被簇擁著浩浩蕩蕩去了太廟。
文武百官不少人都對此頗有微詞,覺得韓徵此舉太不合規矩,卻也沒誰傻到會在今日這樣的大日子、大場合公然說出來,掃韓徵的興。
於是夫妻兩個一道到了太廟,待一個在裡,一個在外,祭拜過天地和宇文家的列祖列宗後,帝后君臣一行人又回了宮裡。
這回韓徵便不得不與施清如分開了,一個去了乾元殿升座,接受百官上表行慶賀禮了;一個則被簇擁著去了鳳儀殿,在鳳儀殿升座,接受所有內外命婦的朝拜慶賀。
如今宮裡沒有其他妃嬪,內命婦便以衛、安二親王妃為首,此後是眾王妃、公主、郡王妃、郡主們等一眾宗眷。
外命婦則分文武兩批,以幾位閣老夫人和奉國公夫人等為首。
所有人都是一臉的恭謹肅穆,三跪九叩之禮一絲不亂,有頭有臉的一眾內外命婦還得絞盡腦汁想不重樣的吉祥話兒來為皇后娘娘祝賀,以期能趁此機會在皇后娘娘跟前兒露個臉,排上號。
自然,所有人心裡亦是免不得豔羨乃至妒忌這份至高無上的尊貴與榮耀。
誰能想來,那樣一個出身近乎卑微的小女子,竟能這般年紀輕輕,就封了皇后,母儀天下呢?也不知是積了幾輩子的福,這輩子才能有此等滔天的福氣運道!
說來說去,還是當初人家有眼光,早早便跟了皇上,與皇上一路患難與共的走到今日,皇上自然要念她的好,給她能給的一切;何況她如今還正當妙齡,恰是女子一生中最好的年華,當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又叫皇上怎能不喜歡?
換了誰都得喜歡。
可就算在心裡如此寬慰自己,眾人心下的酸妒還是不能減少分毫。
皇上已經給了她無上的尊貴榮耀也就罷了,聽說還與尋常夫妻一樣的與她在宮裡過日子,不但就讓她住在乾元殿的體元堂裡,還日日與她吃住在一起,別說天家、也別說他們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一對夫妻了,就算是尋常人家,就算是再恩愛的夫妻,丈夫待妻子似這般寵愛縱容的,只怕也找不到幾個來。
閣老王公們覺得此事於禮不合,據說曾諫言過皇上,哪怕皇后娘娘再尊貴,再與妃嬪不同,亦在“後宮不得干政”之列,那便該早早搬出乾元殿,入主鳳儀殿,與皇上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以正規矩禮體,亦為臣工百姓表率才是。
亦直接被皇上給駁回了,只說那是他的家事,於朝堂朝政都不會有任何影響,於他會成為一位明君、一位好皇帝,會帶領群臣開創一個太平盛世不會有任何影響,那便不是眾臣工應當過問的。
雖之後皇上還是放緩了語氣,勉強給了眾臣工一個理由:“鳳儀殿自廢帝之廢后鄧庶人亡故其中後,便一直荒廢至今,不好生修繕佈置一番,實在不宜住人,也實在太委屈皇后,此事且容後再議吧!”
可這會兒大家就身處鳳儀殿,也都不是瞎子,哪裡瞧出鳳儀殿有半點需要修繕佈置的樣子了?分明皇后娘娘隨時都能入住,皇上也分明就是為了她,在睜眼說瞎話,——她到底何德何能?
且如今只是讓皇后搬到鳳儀殿這樣一件本就理所當然的事,皇上都要替她出頭,駁回眾臣工了,那將來眾臣工還要如何勸諫皇上廣納後宮,開枝散葉?
只怕剛開了個頭,已被皇上冷冷駁了回去,不敢再說半個字了吧,——這位皇上可不是先頭那一位,當初做司禮監掌印、東廠提督時,便已讓人膽戰心驚了,如今更是做了皇上,君心難測,就更讓人望而生畏了。
那自家的女兒們哪還有機會,別說承君恩懷龍嗣了,只怕連進宮的機會都沒有;
便是退一萬步說,僥倖進了宮,以皇后就近水樓臺住在體元堂,還專房獨寵的架勢來看,自家的女兒們亦勢必只是擺設,除了位份,旁的都是奢望!
這樣擺在眼前的事實與認知著實令人沮喪,眾外命婦裡一些疼女兒的,少不得已在心裡打起了退堂鼓。
皇上再尊貴無匹,年輕俊美,再滿大周都找不出能勝過他的乘龍快婿了又如何,做母親的也捨不得將自己女兒的青春與幸福白白葬送,將一生都白白葬送!
但更多卻是已被天家滔天的權勢富貴徹底迷了眼,或是反被激起了好勝心,不到最後絕不肯認輸的。
誰年輕時能沒幾年夫妻恩愛,蜜裡調油,彼此間再容不得第三人的好日子過的?
尤其皇后當年能被其時還是東廠廠公的皇上選中,破例留下,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又與皇上一路共患難過來,在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