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是知道寶先生這個人的,即便不知道的人,也表示看過他的童話故事書和小說,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寶先生這個人雖然生平事蹟不詳,但是作品魅力卻不容置疑,經過時間和時代的考驗,不僅沒有失色,反而越加可貴了起來。
就是這樣一個在當時可以說是風頭無兩,風靡整個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小說家,卻始終沒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少數幾個知道實情的報社人員,例如報業大拿唐才常、御用編輯王稚萍等人,為了保護他的人生安全,對此始終守口如瓶,且沒留下任何通訊或合約等憑證,後來有幾經戰亂和離散,等有心人再想追尋此事時,已然無從探究了,寶先生的身份至此十分巧合的被歷史給掩藏了起來。
倘若不是胡鏃暀先生將他母親的遺物公之於眾,只怕這樁“疑案”就將永久的被時間給塵封起來了。
揭開這層神秘的馬甲,真實的“寶先生”江冬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她又為何要苦心隱瞞自己知名小說家的身份呢?請同學們隨我一道步入下一個展廳:低調的知名作家。
第116章 番外二
大家請看面前的這座雕像,這便是胡競之夫婦及他們兒子胡鏃暀先生;這是根據他們一家拍的滿月紀念照所雕刻而成的;據說還請胡鏃暀先生親自監督稽核過,他曾經在採訪裡說過;他的母親江冬秀是極愛攝影留念的一個人,可偏偏不怎麼上相,每每與父親站在一起便會襯托得他格外英俊年輕;使得兩人看著有些不相配,因此很是怨念。
我們看這尊江冬秀先生的雕像;的確是比照片中的人要好看許多的,對不對;可能是剛生產完的緣故;她身上還略顯幾分豐腴,很有幾分紅樓夢中寶姐姐的風采,想來她當年也一定是個美貌出眾的小婦人;這點我們從吳先生日記裡對她屢次的不吝讚美就能看得出來;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大家熟知的陳大家的日記;當時胡競之夫婦新婚回京,邀請他們去吃新婚宴;他便是在那時候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大齡、小腳、老土、不識字”的胡太太;然後便被她的風姿所折服了,說她是“如崔鶯鶯一般可愛的古典美女”;雖不如新式女性那般張揚健談;卻也行事妥帖大方;更有一手好廚藝,得到了眾人的交口稱讚,想來江冬秀是個十分內秀的女子,大家看,這就是他們新婚宴上拍攝的照片,這位抿嘴淺笑的便是江冬秀先生,旁邊是胡競之先生……
同學們請繼續向前走,不要掉隊,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便是“寶先生”當年創作的手稿。
大家請看,這本《提刑官宋慈》是她第一部 在報上進行連載的作品,每一頁上面都有她標註的寫作日期,我們對此統計了一下,發現她平均一天能寫到三千字左右,除了她在日記記載的要去走親戚啦,要去學女紅啦,要過節啦等等特殊情況之外,基本是從無間歇的,這是十分難得的,我們現代人覺得一天寫三千個字不算什麼,快速的敲一敲電腦上的鍵盤,頂多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了,可放到清末那個使用毛筆的年代就十分難得了,練過毛筆字的同學都知道,寫毛筆字是極其考驗人的定力、視力和腕力的,基本上寫百多個字手就會累得發顫了,所以,大家可以想見,當時這位與你們同齡的少女是何等的有毅力……大家再請看這些信件,我們將其進行了分類,一個是她與家人的通訊,其中包括346封她與丈夫胡競之先生的信件,亦或是,她倆互相寫的情書,裡面的“土味情話”便是現在網路上最火熱的話題,引發了許多年輕網友的關注和模範,相信同學們也一定略有耳聞,第二個分類就是她與合作伙伴唐才常、王稚萍等人的通訊,也正是這些信件和她本人的日記解釋了她為什麼要披著馬甲寫小說的原因,我們紀念館特別做了紀錄片來為大家解析她當年做出這樣抉擇的心路歷程,請同學們現在隨我進入放映廳觀看影片。江冬秀出生於清朝末年,那時候正值國家風雨飄搖、社會動盪不安之際,可是徽州這個地方,卻因為其獨特的林莽密佈、山脈縱橫的地理條件,使得其隔絕了大部分中原地區的戰亂洗劫,得以安享亂世中那可貴的太平。
偏僻封閉而又寧靜無波的環境,造成了當地獨特的學風濃厚和禮教森嚴的矛盾氛圍,人們既重視文化教育,又極其墨守陳規,這就導致了與外界的嚴重脫節,據說清朝取消科舉取士後的許多年,這裡的學子卻仍在搖頭晃腦的念四書五經,企圖一朝中第,改換門庭。
江冬秀是徽州一個小村莊裡當地望族陳家四房的第二個孩子,不久後她的父親英年早逝,母親呂氏便帶著她和哥哥過起了深居簡出的守寡生活。
江冬秀便是在這樣和平而保守的氛圍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