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天賜良機衝昏頭腦的朱宸濠根本沒有注意到,他身邊的親信侍衛拿到他的親筆信後,立刻就悄悄地將信給換了。他用了印信的親筆信直接被送去了京城,而那封偽造得幾乎有九成相像的假信則暗中送去了朵顏部。
接到皇帝生病的訊息,正躊躇滿志的朵顏部首領也沒料到,福餘部、泰寧部在接到他傳信的同時,就將傳信人給殺了,集體遷往更靠北的女真部落聚居處。因著他們這兩年與女真部做生意,關係倒是不錯,女真部也完全不介意他們暫時落腳。
夢想著天降富貴的劉文泰同樣沒有發現,看似一日比一日病重的皇帝陛下其實仍然在暗中處理政務。而他家裡的孫兒冒險將他藏在書房裡的密信都偷了出來,下定決心之後,盡數交給了錦衣衛,只為了日後將功折罪。
正因皇帝陛下久病不視朝而人心惶惶的朝廷群臣幾乎沒有幾個人知曉,神機營將士和工匠已經帶著西洋銃與分解成零件的西洋炮,分別趕往了宣府、薊州、大同等邊鎮,以及居庸關、山海關等要衝,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好了準備。更有一隊約兩百人左右的神機營將士和王鏈帶領的兩百錦衣衛已經日夜兼程,前往江西。
************
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下旬,宮中傳言,皇帝病重,已有大漸之相。雖然太子虛歲不過十四歲,尚且年幼,卻不得不承擔起了監國的重任。朝廷上下頓時一片慌亂,連京中平民百姓亦是格外惶然,誰都沒有心思去想即將到來的新年。
兩三日後,居庸關、宣府、薊州相繼送來八百里加急軍報,說是朵顏部率五萬騎兵南下。太子緊急召集內閣以及六部重臣商議對策,命三邊總制王越依然坐鎮陝甘,警惕韃靼各部異動,陝西巡撫楊一清趕往宣府督戰備戰。
沒有皇帝陛下坐鎮,無論宮內還是宮外皆是人心浮動。甚至有勳貴打算悄悄出京南下避禍,等到事態穩定了再回京。不料,太子殿下隨即便下了諭旨,命城門衛封閉京城所有城門。除了軍報傳遞之外,暫時不許任何人出入京城。如有強闖者,按細作論處,押往詔獄候審。
就在眾人都等著北邊傳來捷報的時候,忽又有八百里加急軍報從南方而來,說是寧王朱宸濠有異動。緊跟著軍報一起送進京的,是朱宸濠寫給朵顏部首領的親筆信,所用的印信確認是他的私信無疑。朝中頓時一片大譁,太子朱厚照立刻求見皇帝,皇帝親自口述聖旨,稱寧王朱宸濠私通外敵、犯上謀逆,罪無可赦。
朱宸濠原本正翹首期盼京中趕緊送來朱祐樘駕崩的訊息,卻沒想到,他等來的不是甚麼駕崩的訊息,竟然是朝廷討伐的聖旨。慌亂之下,他也顧不上屬下是不是已經準備萬全,趕緊起事。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是被逼無奈,他宣稱內閣藉著太子年幼把持朝政,迫害他這種忠心耿耿的宗室乃是意圖不軌。他只能效仿太宗皇帝當年,起兵清君側,還自己清白名聲。
一時間,內憂外患竟是齊齊湧出,令原本覺得天下太平的人們都有些不敢相信現實。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重病的皇帝和年幼的太子能做甚麼?內閣有沒有足夠承擔大任的人物,能夠解決眼前的危難?
************
“兩個忘恩負義的老東西!!”想起福餘部和泰寧部都躲起來不見人影,朵顏部首領憤憤然地啐了一口。沒有其他兩部的援兵,他只能獨自領著五萬騎兵南下,在長城外頭徘徊,試探漢人的防衛。
他雖然野心勃勃、自視甚高,卻並不是自大無知的愚蠢之徒。至少他知道,僅僅憑著自己的五萬騎兵,絕對不可能攻破漢人的防線,將京城攻打下來。如果執意行事,部落裡的五萬勇士都只會成為橫亙在長城或者京城城牆之外的屍首。
所以,他一邊南下試探,一邊派人去將漢人皇帝即將駕崩以及寧王要裡應外合的訊息稟告了韃靼大汗。既然沒有辦法獨吞利益,那他就只能跟在大汗身後撿些便宜了。要是這次南下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益,部落裡的人絕對都會對他失望,說不定他剛坐穩的部落首領的位置就要換人坐了!
韃靼人如今的大汗名為巴圖孟克,人稱達延汗或小王子,乃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他比朱祐樘小三歲,如今正值壯年,正在蓄力統一漠南蒙古諸部。若是不出意外,他日後將成為蒙古諸部的中興之主,與朱祐樘這位中原的中興之主遙遙相對。
自弘治十四年以來,達延汗就屢屢率兵叩邊,延綏、大同、宣府等邊關重鎮時不時就被他攻破,朝廷上下對他都非常警惕。此時他接到朵顏部首領傳來的訊息,認為如果這個訊息屬實,那這確實是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