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內官的管理也將漸漸移交給她。不過,宮廷人事管理怎麼也繞不開數量龐大的內官們,各種弊端改革也離不開內官,這反倒是她所希望的結果。
************
明面上的罪魁禍首已經被關押在詔獄裡,民間也不再流傳謠言,皇帝陛下與皇后娘娘終於得以鬆口氣。
皇帝陛下於是集中精力忙碌起了朝政。他最關注的事共有兩則——其一,便是哈密之事。此事暫時已經得到解決,早在小傢伙剛出生的時候,吐魯番便上奏說要派來使者獻上哈密城池與忠順王的金印,請求納貢通關。那時候,朱祐樘並沒立即接納他們,而是著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仔細觀察,他們究竟是否誠心誠意想歸附納貢。
經過陝西行都指揮使司連續數月的查證,吐魯番所言確實屬實。因國內已有饑荒之象,連王室貴族都有些入不敷出,日子過得遠不如以往舒坦,所以其國主才力排眾議,堅持放棄哈密,繼續納貢稱臣。
說實話,朱祐樘並不相信吐魯番的忠誠。但為了西北邊境的安定考慮,接受吐魯番的服軟是眼下最佳的應對之策。至於吐魯番是不是會再次尋找藉口襲擾哈密,甚至是劫掠大明邊境,他打算藉機會給他們立一立規矩。
最近,吐魯番的使臣攜哈密忠順王金印以及俘虜入京,朱祐樘便命內閣擬定針對所有藩國的約法三章。既然治家有家規,治國有國法,那麼與藩國交往,自然也該有一定的規矩。藩國若能遵循這些規矩,國朝自然不會吝嗇;如若不能,時常如牆頭草般搖擺,也不能冀望國朝待它們寬厚;若反覆無常,時而順從時而為敵,那便只能按規矩辦事了。
內閣的幾位閣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