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顯而易見,二房請的那位律師,看到唐樹就已經不再說話了,估計是十分後悔接了這樁案子。
“我看了你送給雜誌社的短篇小說。”
蘇疏樾正思索著怎麼開口感謝,唐樹主動道:“寫的很好,我相信我所看到的,我不是施恩,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王岱嶽在旁點頭,如果不是看到了那幾篇小說,他也不會同意好友插手這件事。
“那些文章只算是我轉述……”雖然很感激,但蘇疏樾覺得自己擔不起唐樹的讚賞。
唐樹並沒有說話,微微頷首,既然擔保的事情已經結束,他就沒在法院多留。
判決下來,有證據有擔保人的情況下,法官給了公正的判決,是王岱嶽跟蘇疏樾設想的最好結果。
蘇叔陽兩年的牢獄之災,蘇家二房的其他人三天之內離開蘇家祖宅。
至於蘇家剩下的資產,會由蘇家族長做公證,蘇疏樾跟蘇昌俊分割,因為蘇蝶兒是姨太太生的,沒上族譜也沒戶口,什麼都沒有。
這是讓蘇疏樾徹底看出來了這時候妾生子多沒人權,如果不是原主的母親沒生兒子,把蘇昌俊當親兒子養,蘇昌俊也分不到什麼東西。
也幸好蘇昌俊佔了名,不然蘇疏樾已嫁,什麼東西都該歸二房。
“現在的法律太奇怪了。”一切結束,蘇疏樾都還忍不住感嘆。
現在華夏什麼都是全新的摸索,這暫行規章,就有英國舊法的影子。
“會一步一步完善,現在的法庭總比以前百姓告狀要在公堂下跪要好。”王岱嶽比蘇疏樾看的開,笑著說道。
“怎麼說也是,可能一百年……不,五十年以後就有更公正更完善的法律。”
“就像是蘇姨太太你設想過得繼承法規章?”這段時間王岱嶽跟蘇疏樾接觸,偶爾能聽到她說出新奇的想法,“有時候真覺得蘇姨太太你的思想想的比我們都超前,有些法律我腦子只是模糊有想法,你卻能假設出來。”
那是因為她來自一百多年後。
蘇疏樾淡笑著混了過去,蘇家的官司結束,下一步就是告報紙了。
大的報社有背景,小報社卻都是渾水摸魚,聽到要被告,都想聯絡蘇疏樾道歉,承諾不再登刊蘇家二房的採訪。
蘇疏樾當然沒有理他們,學生們冷靜後,再加上唐樹出聲,已經有不一樣的聲音了,王岱嶽怕看到輿論往好的地方發展,蘇疏樾就放棄之前的計劃。
“當然得讓他們道歉,不然之前的委屈不都白吃了。”
蘇疏樾可是謹記著霍成厲的話,等到他回來得讓他看到她是多努力的讓他不委屈。
當初已經說好,報紙這事蘇疏樾不插手,只是提供資金和案件證據,由王岱嶽聯絡受害人訴訟。
沒了蘇疏樾的事,她又變回了閒人,但有些東西還是跟以前不一樣了。
之前《風月》上刊登的小說,因為唐樹的名氣太大,沒人會注意到其他文章,那幾天報紙幾乎都是《瞎子·聾子·啞巴》的專評,誇讚和辱罵對半,鬧得熱火朝天。
直到報紙上出了一篇評論《原諒》文章,蘇疏樾的短篇小說才被注意到。
就算有唐樹的珠玉在前,這篇短篇小說依然閃閃發光。
因為文章筆名陌生,有人說是作者的有感而發,也有人傳言就是蘇疏樾本人寫的。而唐樹會出面幫蘇疏樾,說不定就是看了這篇文章。
雖然到底是誰寫的沒猜出來,但是為蘇疏樾說話的人卻多了。
特別是她對房傑凡說的那番話終於開始傳播讓所有人知曉,大學生那邊已經沒有了動靜,她甚至還收到了幾封道歉信。
除了道歉信,更多的就是問文章的事,人們總是期待生活更戲劇化。
蘇疏樾卻無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明星人物,沒有趁輿論正好的時候,再添上一把火。
這點上,吳孟帆都忍不住覺得可惜。
“《原諒》這個短篇小說寫的通俗易懂,其中有很多想法都是其他文章都沒提過的,我看了三遍才放下雜誌。”
“不是我寫的。”面對吳孟帆的試探,蘇疏樾大大方方地道,“我寫不出那麼好的文章。”
“姨太太也太謙虛了。”吳孟帆乾笑,他之前明明看著她一直拿著紙筆寫東西。“告了兩個小報社,我看那些大報社也開始自危起來,之前守在蘇家住宅那些說要維護正義,幫助蘇家二房的人也都散了,姨太太要不要去蘇家逛逛。”
“這才幾天,散的也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