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兒。
首先看出並肩王的衣飾並不怎麼奢華,這讓大臣們鬆了口氣,實在是皇上對並肩王諸多特殊照顧,誰的心裡都有一杆秤,這麼重視的程度早已超過皇太子這位儲君了。
有的大臣不得不多想啊!
不過並肩王的人品他們還是相信的,定軍侯的後人,必定不會禍國殃民。
其實也是因為如此,他們這些掌握實權的人,才會在正和帝冊封小石頭為並肩王的時候,沒有堅持反對。
如今看來,並肩王並沒有因為封王而飛揚跋扈,依然是原來的定軍侯。
“禮不可廢,王爺來此是?”作為接替李老相爺的人,這位左相大人只有五十五歲,卻用看待孫子輩兒的眼光看待小石頭。
實在是小石頭的娃娃臉太有欺騙性了。
“我想問問江南道鹽政一案如何了?”小石頭摸了摸頭,有些羞澀的笑道:“你們不用顧慮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就是想知道結果而已。”
話說的無比明確,讓人想找他麻煩都沒法兒開口。
“正說著這事兒呢。”正和帝這麼久沒說話,其實就是想看看大臣們對小石頭什麼態度。
若是還有一絲敵意,正和帝都不會姑息,幸好這幾個大臣不再是十家王府在的時候那一批了,全都是自己人,對正和帝的一切決定都是支援的,故而對並肩王,認同的同時,也對並肩王採取觀察態度,不反對不代表就一定要支援。
正和帝沒有任何隱瞞,將最後得出的結果告訴了小石頭。
石景釗一家雖然也有犯錯,但是比起林博洋與林氏族人的罪責卻是小巫見大巫了,又有石景釗投誠報案,主動站出來自首的事情,功過相抵。
石景釗沒有被判刑,但是卻被剝奪了官職,永不敘用,這樣的懲罰若是換了一個人,肯定是要酬神謝佛的慶祝一番,自己可是逃脫了被流放甚至是砍頭的死劫;可是對於汲汲營營的石景釗,以及一直對官家夫人有幻想的龍家歡而言,夫妻兩個別提多難受了。
但是比起他們的結果,林氏全族被連根拔起,直接打散了所有族人,天南海北的戍邊軍又接收到一批勞動改造的犯人,包括家屬們在內,都從富庶的江南道,一路輾轉去了苦寒的邊塞戍邊。
起碼他們六房還留在京裡,不想在京裡還可以去別的地方生活,而不是隻能在邊塞那個地方,說不定什麼時候打起仗來,就死掉了。
且戍邊為民可不是隻種種田就行了,農閒時還得去邊塞修繕城池,為邊軍提供一切可提供的東西,糧食,勞力等等。
等於是邊軍的半個奴隸。
小石頭聽了之後,沉默了一下,問了一句:“六房的結果,可是有我或者定軍侯府,才會如此輕判?”
“並非如此。”刑部尚書是最有資格給小石頭解惑的人:“石景釗雖然也有小惡,但是並沒有做大,林氏卻包藏禍心,一開始就培養族中子弟上進,分到江南道之後,全族一起助其升官,待到得了重用,便藉助這個名頭,擾亂鹽政,獲利無數,若非有石景釗舉證,說不定要過不知道多少時日才能剷除此巨蠹,還江南道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這位刑部尚書說話嚴謹,表情肅然,一看就是很嚴肅的那種人,小石頭自己不靠譜,對這種人是最怕的,一開始正和帝也是因為如此,才會讓小石頭不自覺的就對他狗腿了。
這樣的人說的話,小石頭是百分百相信的。
“那就好,我就是問問。”小石頭嚥了嚥唾沫,解了心中疑惑,很快就對著眾人道:“我沒事兒了,那個,你們繼續,我先出去了哈!”說完就轉身溜了。
上書房這裡的氣氛他就從來沒喜歡過!
大臣們以為並肩王起碼會在上書房逗留一會兒,這地方可不是誰都能進來的,而且他們議政,換一個人肯定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的要加入進來,這可是一個掌握實權的捷徑。
但是並肩王走的毫不留戀,連正和帝伸手想要出言挽留了,可小石頭就跟滑溜的泥鰍一樣,溜走的那叫一個迅速啊。
“並肩王真乃赤子也。”
從並肩王的這個動作上看,他就是毫不戀權的那種人,對於這樣的並肩王,大臣們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些改變了看法。
正和帝看了看他們,眼中精光一閃而逝,隨後面色不變的跟他們繼續議政。
知道了結果,小石頭便出了皇城回了定軍侯府,一進門,石大總管就迎了上來:“王爺。”
“石叔。”小石頭在回來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