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臣們奏事的規則,早朝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便是一開始的時候,將昨日啟奏的新事,今 日將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拿出解決辦法,第二階段是討論,討論那些沒有解決的事情以及解決了事情的 善後;第三階段才是啟奏新的事情,當庭能訂下來的事情很少,幾乎都要在第二天早朝才能得以解決, 是要給大臣們一個緩衝的時間,畢竟能在金鑾殿裡討論的,幾乎都是大事情,動輒幾十上百萬人口的活 路,誰也不敢輕易就作出決定。
就是正和帝這最後拍板兒的頂級至尊,也不敢草率行事,誰都想名留青史而不是遺臭萬年好不好。
李國忠本以為小妹夫既然能跟那麼多人都報備過了,尤其還有皇帝陛下的暗中授意,那這事兒是板 上釘釘了的,至於啟奏事宜,按部就班即可,有規矩在那兒,總不會出了大轍兒去。
但是他忘記了,他的這個小妹夫,從來就不是按規矩出牌的人!
而等他聽到小妹夫的聲音驟然響起在金鑾殿上,想要打眼色阻止他的時候,已經晚了!
“陛下,小臣有本啟奏!”石磊的聲音很大,他有氣撒不出來,只能大聲的喊出一些鬱氣。
金鑾殿上靜悄悄,眾人都或驚訝或驚異更有那著急的人,看著冷不丁跳出來奏事的小定軍侯。
本以為小定軍侯上朝是貪個新鮮,在看到那麼多老將軍老元帥們將小定軍侯圍在中間,還以為小定 軍候是來走個過場的,原來不是,原來是有事啟奏,但是,小定軍侯能有什麼事兒啊?
正和帝面無表情的看著站在御階下的石磊,手指頭動了動,又動了動,心裡的無奈和焦急誰能懂?
啊?
誰能懂!!!
這種事情不應該是李國忠先提出來的麼?
然後你再附和,提出文武科舉共改的嗎?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你怎麼自己蹦出來了?
正和帝這邊以為李老相爺那邊會教石磊如何在金鑾殿上奏請事情,而李老相爺那邊卻認為小定軍侯 既然都能跟正和帝說話兒了,這種潛移預設的規矩,起碼是懂得的,唯一怕的是禮節上出錯,這才派了 李國忠去照應一下石磊。兩邊都以為對方已經指導過石磊、或者說是石磊應該知道這些東西,卻都忘記 了石磊的父母驟然去世,連定軍侯府都沒能安排到最好,更何況是八百年都用不上一次的朝會規矩了。
而且因為科舉改革的事情太重大了,大家的精力和心神都放在了這上面,至於一些雜七雜八的小事 情,誰也沒有真的注意到。
“愛卿何事啟奏?”正和帝最後只能讓石磊把話說下去,這個節骨眼兒上,就是不讓他說也不行了 。
石磊張嘴還沒等說話,身後立刻就傳來了他大舅哥兒的溫潤的聲音:“皇上,微臣也有本啟奏!”
李國忠眼看是無法阻止,出了特別意外後,一瞬間他的心思就轉了不知道多少,然後立刻做了彌補 ,挺身而出也要先將事情由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這樣能分擔許多到自己身上,起碼不能讓這個小妹夫 一個人扛著啊。
這份機智足以讓正和帝對他再高看一眼。
但是正和帝看了看毛裡毛躁的小石頭,這心裡的滋味兒呦!
就別提了!
明明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這傢伙總能給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去,複雜的事情弄死了的……。
“哦?說。”正和帝對石磊啟奏的時候,還停頓了那麼一小下,但是到了李國忠這裡,卻十分利索 的要李國忠啟奏。
這在那些還矇在鼓裡的大臣們來說,意思多明顯!
這不就是皇上不待見小定軍侯麼!
不然皇上也不會這樣的態度了。
“啟奏皇上,微臣認為,如今科舉制度漏洞百出,不堪已久,需革新避舊,為朝廷選拔良才……。 ”李國忠的文采非凡,一通四六駢文說下來,對科舉制度的好處和漏洞點的十分清楚,而且因為他的話 ,很多清流大臣們都不斷的點頭,因為李國忠說的句句在理字字珠璣,雖然是事實如此,但是依然讓李 國忠的這本奏章,如同一滴清水滴進了熱油鍋裡,引起了軒然大波。
待李國忠說完,那些文臣們的臉色十分精彩,有人馬上就要站出來說話,但是被石磊搶了先:“皇 上,微臣也跟李大人一樣的事情,科舉也應該改一下了。”
石磊手裡也一本奏章,東西不是他自己寫的,而是朱瑞杜撰好了之後,他抄了一遍再蓋上自己的印 章,這才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