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李瑁一大早就起來收拾,有專人給他穿戴好暗紅的太子朝服,他平時喜歡用來束髮的玉冠也被宮裡送來的潛龍戲珠金絲元冠給替代了,再由下人給修好面,一個氣質穩中帶貴的翩翩玉郎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至於崔玉媖,她過了今天就是真正的太子妃了,所以此時也是一身吉服。同李瑁站在一起,已經不會被遮掩的毫無光彩了。只是李瑁憐惜崔玉媖帶著如此沉重的金頭飾,便悄悄讓妻子把頭擱在自己肩膀上,以減輕崔玉媖的負擔。
按規矩李瑁要帶著崔玉媖先去宮中覲拜玄宗,然後由玄宗帶著去含元殿參加典禮。所以李瑁他們一路驅車到了宮門口,那裡早有御賜下來的兩頂四人攆轎等著了,兩人分做一頂,李瑁去見玄宗,而崔玉媖則去了德福宮找武皇后。
李瑁見到玄宗的時候,玄宗還挺高興,就是眼圈底下有些青。但對李瑁說起話來,無不表現出自己對李瑁的拳拳愛子之心。好在李瑁不是輕易就會被感動的人,不會為了玄宗的幾句話,就改變自己的計劃,皇位他是要定了,倒是如果玄宗願意,他可以讓玄宗和楊玉環“相守到老”,反正武皇后也不稀罕這個男人了。
等兩父子說完話,那邊崔玉媖已經拜見過武皇后了,德福宮裡今天齊聚了後宮中有份位的所有嬪妃,以後崔玉媖就是太子妃了,那些嬪妃自然不敢怠慢了她。就是一向只躲在太真館的楊玉環今天也穿著一身紗段到場了,不過這麼大喜的意思,你穿著白色的道服出現真的好嗎?反正武皇后是越看楊玉環越覺得不順眼。。。。。。
此時朝臣們也在太極殿列好了隊,只等玄宗和李瑁出來就能跟著一起去含元殿。
男賓是寧王帶著的,到時候只有屬於宗室的男賓可以跟著玄宗進含元殿,畢竟這是人家祖宗牌位供奉的地方。而朝臣們就得在殿門外等著。至於武皇后那邊,女眷自然也是進不去含元殿的,所以武皇后帶著崔玉媖這個準太子妃,管著眾嬪妃也站在殿外。
到那時,含元殿裡會有禮官進讀祭文以及李瑁的冊封文書,然後由玄宗領著眾人給祖宗牌位磕頭。。。。。。。等一切程式走完之後,皇族的宗長會在族譜上李瑁名字的旁邊,寫上他太子的封號,這時,李瑁就是被禮法認可的太子啦。
所以等李瑁從含元殿裡出來的時候,門外的朝臣和嬪妃,就齊齊向他行禮,口呼:“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眾位請起!”距離太遠,崔玉媖看不清楚李瑁的表情,而李瑁背後的玄宗,則看著太陽照耀下,兒子揮臂的身影眯起了眼睛。
而就在這時候,情況突變,一直沒有出現在玄宗身邊的高力士匆匆跑來在玄宗耳邊交代,龍虎萬騎發現宮門外有一隊身穿鎧甲的步兵趕到,現在龍虎萬騎已經想辦法拖住對方,但對方個個武力不凡,龍虎萬騎居然還有一部分叛變,恐怕賊人突破宮門只是時間問題!
玄宗聞言一驚,也不知是剛才的情緒影響還是怎麼地,他瞬間就懷疑到了李瑁身上。可是事情還沒有完,就在玄宗叫來張九齡的時候,又有小太監來報說宮門外聚集了大批學子,在宮門外靜坐,龍虎萬騎忙於應對那群鎧甲兵,實在抽不出人手驅趕學子們。
“張九齡,你還不快調來城防部隊,朕倒要看看,是什麼人整出這些么蛾子來!”玄宗怒到,他心裡不願相信一直表現的和個孩子一樣的李瑁是這次事件的策劃者,可是又忍不住懷疑李瑁,對李瑁的好感也降低了一半。
現在玄宗只能讓張九齡派城防部隊支援,先將宮門口的亂戰壓下去再說。但張九齡那邊明顯也進行的不順利。
首先,張九齡發現平常最得力的幾個守將突然都被外派去京郊練兵了,留下守城的兵力是平時的一半不到。正待張九齡要召回在外的將領的時候,突然發現長安城的西南方出現了軍隊的身影。剛開始,張九齡還以為是他的手下回來了,可是等那邊的軍隊再移近一點,張九齡就看出那身行頭不是守軍的,卻原來是張勤的大軍趕到了。
“快關門!快關門!”張九齡一個文人根本不擅長作戰,如今只能先將城門關上。
可是那一點點的守城兵怎麼敵得過張勤帶來的鐵血大軍,張九齡就算再下死命令,也難改變長安城門被攻破的事實。
此時長安城的街道上早就沒有一個行人了,彷彿原本為慶祝太子冊封的熱鬧都不曾存在一般。住在皇城腳下的老百姓就是敏感,宮門口一鬧起來,他們就知道出大事了,再等到張九齡急匆匆出宮往城門方向趕去,老百姓就更加確定要變天了,那還不趕緊回家躲起來,難道還要留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