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盡頭:
先是忽然得了暴病,起初幾日痛苦至極,哀嚎不斷,七日後,竟是心智大亂,陷入瘋癲。
皇帝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才結束狩獵,當日趕回京城。
長平郡主與師琳琅即刻進宮面聖,成要護送江夏王返回封地,好生將養。
皇帝先命幾名太醫去給江夏王診脈,確定人是真的病了且瘋了,這才答應了姐妹兩個的要求。
之後,皇帝乾脆利落地發落了楚王和楊國公,命二人閉門思過——沒說期限,並無再讓二人行走朝堂的打算。
二人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這結果已算是不錯,接旨時由衷謝恩。
隨後,皇帝問起崔耀祖的病情,知情的太醫稟道:“崔國公這次傷了根本,悉心將養、再無憂思的話,還有三二年可活。”
再無憂思?誰能做到這一點?皇帝因此明白,崔耀祖命不久矣,為此,當即前往崔府探病,溫言寬慰了一番,末了道:“等你家老五過了三七,朕便下旨,冊封老四為世子。”
崔耀祖抿出一抹虛弱的笑容,“多謝皇上隆恩。”心裡卻是明白,他這個爵位,皇帝自一開始就是給崔振的。
皇帝凝望著這個輔佐了他與先帝兩代帝王的臣子,細算起來,是功過可以相抵。雖然一度御下不嚴,南疆境內出過亂子,但是很多年間,鄰國南楚因著他的緣故,從不敢發兵入侵。
是因此,有些本不需說的話,皇帝也給崔耀祖擺到了明面上:“你心裡的計較、不甘,朕都明白。只是,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又能否拍著心口說錯都在別人,而你全然無辜?”
崔耀祖默然不語。他當然知道,自己與家族過失甚多。只是,很多事情關乎人情,哪裡是辨明對錯那麼簡單的?
“是時候放手了。”皇帝溫聲道,“崔家的榮華仍在,是萬事的根本。你若放不下那些執念,老四的處境將是舉步維艱。”
崔耀祖明白這話裡的深意,緩聲道:“皇上是重情之人,與蕭錯本就是兄弟般的情義。”
“你還記得,很好。”
崔耀祖牽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若沒有江夏王來京城這一節,若是老四與臣的心意一致,皇上會如何對待崔家?”
皇帝牽了牽唇,笑容透著些許悵惘,“你也說了,朕是重情重義之人。我真正視為手足的人,只蕭錯、常洛這等年少時交下的摯友。他們曾與我一同出生入死,更曾替我屢次涉險,便是隻為這一點,我都會保他們一世安穩。”
崔耀祖的笑容變得悲涼,“皇上應該早些提點微臣。”
“我以為你從最初便明白。”
“不,臣不明白。”崔耀祖緩緩地嘆息一聲,“不明白皇上與蕭錯的心思,亦不明白老四的心思。總是以為,你們會隨著地位的變化而有所轉變,到如今才知,事實並非如此。”
皇帝只是道:“老四是國之棟樑。”
“應該是吧。”崔耀祖眼裡有了一絲欣慰,“皇上若不是這般看法,崔家早已滅門。若不是為著讓老四為國效力,皇上也不會費這一番周章。”
皇帝預設。
崔耀祖凝望著皇帝,笑容變得舒朗,“蕭錯及時出手救下老四的事情,臣已知曉。昨日,臣對老四說,只當那一刻蕭錯沒有出手,只當已經被手足殺了一次。”頓了頓,又道,“便是皇上不提點,臣也已經看開,並讓老四看開。心裡不情願是一回事,如何行事則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的情形,若他是蕭錯,別說崔振中箭,便是沒有中箭,怕也會趁機把人推至深淵,讓崔家再無頂樑柱。可是蕭錯沒有那麼做。這一點,是他不能理解的,卻也是他至為欽佩的。
不趁人之危,是他此生都無法做到的,那需要的自信、坦蕩,亦是他不曾擁有過的。正因此,他終於明白,皇帝為何如此看重蕭錯,崔振為何對蕭錯有著惺惺相惜之情。
假如崔振沒有崔家這個最沉重的包袱,定是蕭錯此生唯一的勁敵——只有足夠出色的對手,才是蕭錯那種人會尊重的。
但是,實情不可更改。崔振沒被崔家連累、拖垮,已是幸運。
皇帝由衷地道:“多謝國公爺。”
**
蕭錯回到京城之後,先去了京衛指揮使司,迅速處理了一些需得抓緊做決定的公務,隨後去了韓越霖那裡,瞭解這段日子裡的大事小情。
辭了韓越霖,簡讓派人來請他過去商議事情。
回到府中的時候,夜色已深。
他沒讓丫鬟驚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