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主被凌厲的氣勢壓垮,頹然垂首,無從辯解。
皇后心頭的怒意,並不只是不屑於這般的行徑,更多的是怒其不爭。
張放年輕時與父親是過命的弟兄,她一直將他視為親叔父,他行事亦是既對得起英年早逝的弟兄,更對得起她這個晚輩。
但她做不到愛屋及烏——在閨中時就如此,改不掉,也不想改。
當初張放調任至五軍都督府,張夫人與兒女趕來之後,她該幫的都幫,但與他的妻兒無法親近,少有往來。
後來,皇帝登基,張家得到封賞,張夫人與文安縣主便浮躁起來。她聽聞之後,找了箇中間人提醒張放,更曾當面提點過張夫人和文安縣主。那次之後,母女兩個著實老實了一陣子。她便不再時時留意——有那份心也沒那個精力,生下兒子之後,身體一直虛弱,平日裡還要孝順太后、相夫教子,更有平輩的親友需要她的關心或照顧。
哪成想,文安縣主不聲不響地做出了這等鬼祟之事。
文安難道就不知道,家族的榮耀、自己頭上的殊榮,是她的父親用半生的心血、一身的傷病換來的?戰功換來的榮華,絕不該揮霍。
同理,蕭錯那邊也是。那個年輕人,是皇帝在沙場中結交下的摯友,是在烽火狼煙中最不惜命、最驍悍的將領;如今暗衛統領在做的一些擔負莫大風險的事情,在皇帝登基之前,都是蕭錯以身涉險,為朝廷百姓剷除了很多貪官佞臣。這般的良將忠臣,得到安穩有多不易?文安縣主卻要讓他家宅不寧,要用最齷齪的手段去噁心他。
皇后深深地吸進一口氣,語氣漠然:“給你三條路:遠嫁、出家、自盡。”頓了頓,又道,“你有個好父親。他是與蕭錯同樣可敬的功臣良將。不為你的父親,將你凌遲都是輕的。”
“皇后娘娘!”文安縣主的心頭被巨大的恐懼籠罩,她膝行著上前,“臣女真的知罪了,您就看在家父多年來……”
皇后後退兩步,避開她即將碰到自己斗篷的手,怒意再也無法遏制,吩咐暗衛的語氣在同時轉為冷酷:“再囉嗦一句,便賞她三十廷杖!”
到此刻想到張放多年來的不易了?這般貨色,哪裡有分毫將門之女的風骨。
居然唆使人裝鬼去嚇蕭銳的結髮妻,只要楚王稍稍做點兒文章,買通文安縣主的丫鬟和名氣不大不小的法師道婆一類的人,讓他們主動去順天府投案,這件事就會發展成巫蠱案。
只要與巫蠱案扯上干係,張家輕則門庭沒落,重則滅門誅九族。那種事,可不是誰能控制的,天下人都一樣,哪一個不對這種事情憎惡至極?
——是的,蕭錯不會為難張放,但是楚王一定會藉機做文章,文安縣主最讓人生恨的地方就在於,居然妄想與楚王虛以委蛇——那分明是與虎謀皮。幸虧蕭府反應快,三兩日便理清楚了整件事的原委,不然的話,蕭府怕是都會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楚王那個人,說難聽點兒是牆頭草,說好聽了卻是最善於見機行事。
可這文安縣主呢?到了此刻,她恐怕還以為楚王欣賞她的美色,許的側妃名分是出自幾許真心。
這些話,皇后不會跟文安縣主細說。
犯不著對牛彈琴。
文安縣主再也不敢出聲,連哭泣聲都竭力壓抑著。
皇后聽到腳步聲,側目望去,是滿臉淚痕的張夫人。
張夫人腳步遲緩地走近,雙膝一軟,跪倒在地。
皇后緩步經過她,重新落座,“教女無方,閉門思過三個月。”
“臣妾……謹遵懿旨。”張夫人雖然不知道女兒到底犯了怎樣的大錯,卻知道結果無從更改,她從未聽說過皇后曾有朝令夕改的前例。尤其方才那一幕讓她知曉,皇后已在暴怒的邊緣。
紅蘺進門來,屈膝行禮後,恭聲問道:“皇后娘娘,該回去了吧?”
“去稟太后一聲,說晉王妃與文安縣主起了衝突,我要從中勸和。”皇后攏了攏眉心,吩咐道,“還有,傳晉王妃過來。”
紅蘺一看皇后那個樣子,就知道是心緒奇差,哪裡還敢提皇子吵著找她的事兒,立刻稱是而去。
常洛出去一趟,帶進來一名隨簡讓去蕭府的暗衛,解釋道:“簡統領正在返回的路上。閔家大小姐的事情有蹊蹺,他派人抓緊回來稟明。”
那名暗衛上前去,細說由來。
皇后聽完一頷首,“傳閔夫人、閔二小姐。”
“是!”暗衛快步而去。
一旁的常洛再清楚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