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從湖南北上,經略兩湖,進展順利。鄧鏗即將指揮第一方面軍從福建北上,國民黨佔據閩南閩粵交界的漳州等地,正好擋在第一方面軍北上路上,如果對方不識抬舉,廣州方面只能下狠手了。
無論如何,為了保證東路北伐軍隊安全,避免敵人襲擊兵力空虛的廣東根據地,福建的國民黨軍隊這個威脅要堅決消滅。
“是啊,事情拖了幾年,終究要有個結果了!”
陳炯明嘆道,回憶往昔,孫陳兩人合作無間,可惜因為政治分歧,越走越遠,如今終於到了兵戎相見的境地。
以孫文的桀驁固執,陳炯明不得不悲觀地認為,那個傢伙一定做出了決定,不管對錯,都會一路走到黑的。
陳炯明、鄧鏗等人加入致公黨,割據兩廣,成為中國南方的最強大的勢力,而孫文的國民黨退守粵閩邊界,割據閩南,力量不容小覷,不過沒有富饒的廣東作為根據地,終究力量氣勢上要弱得多。
孫文對陳炯明等人肯定是嫉恨有加的,不過,具體說起來,雙方並沒有什麼仇恨。四年來,雙方小動作試探不少,你來我往,不亦樂乎,但大打出手倒是沒有,相反,國民黨要在閩南立足,面對北洋勢力,偶爾還從廣州方面得到不少助力呢。
只是孫文等人一直認為致公黨佔領了原本屬於國民黨的廣東,心裡不平衡而已,但是兩廣是在致公黨的支援下,陳炯明等人從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手中“解放”的,跟國民黨沒有一毛錢關係。
“說來說去,都是地盤惹的禍。這樣吧,如果國民黨能放下成見和我們合作,我們就在北方圈一塊地盤給他們吧!”
司徒南突然很大度地建議道。在他的計劃裡,長江以南地區絕對是致公黨的地盤,有充足的人口、豐富的資源滿足未來十年工業建設。
現在北方已經有張作霖、馮玉祥、閻錫山等勢力,可能還要包括從南方撤退的吳佩孚人等,肯定會亂成一團。
司徒南沒想過,讓致公黨向歷史上的國民黨一樣,拼命爭奪中央政權,打下長江以南地區後,只要不北上,埋頭建設,就不會引起北方那些軍閥們同仇敵愾,聯手起來對付南方致公黨政權,就算有心,也未必敢輕易挑起戰爭。
在沒有足夠實力統一全國的情況下,最好扶持若干代理人作為緩衝,免得被拖進無休止的軍閥混戰中,空耗國力,便宜了外人。
司徒南默默想道,這個計劃在他腦子裡很久了,只是沒有完全透露出來。
中國問題複雜,主要是因為外國勢力太強大了,他們絕對不允許中國輕易站起來的,就像百年前,西歐大陸上的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地區,德意志地區內部矛盾重重,各自為政,外國勢力干涉不斷,德意志人社會地位低下,往往淪為外國僱傭兵。
普魯士王國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諸侯,不過還是被俾斯麥步步為營,一點一點地統一起來。這對目前的廣州革命政府有借鑑意義。
司徒南做事一向喜歡有計劃有預謀,腳踏實地,低調不空喊口號,這也是為什麼當初選擇陳炯明這位態度不積極,魄力不算大,但能控制自己的野心,做事務實的人做合作伙伴。
如今看來,司徒南做對了。
“驅虎逐狼恐怕不易,不過也論不到他們挑剔了。”陳炯明咬牙道。
鄧鏗點點頭,以示預設。同為粵軍一脈,若非必要,他不想兵戎相見。
陳炯明、鄧鏗離開後,司徒南迴頭想了想,覺得自己是個比較陰險的人,不過這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吧!
至於吳佩孚,他有錢嗎?有足夠的武器嗎?收拾他倒不是什麼問題。實在不行,還可以從南華調兵呢!
……
幾天後,吳佩孚的船抵達漢口,途中遇到風浪,加上心有鬱結,身體不好,生了一場小病。從船上下來時,臉色蒼白,腳步虛浮,差點摔了一跤。
經過北方戰敗、北京政變、南方北伐輪番沉重打擊,吳佩孚蒼老了不少,雖然極力保持英武自信,但已經不復往日的神采飛揚,見到湖北督軍蕭耀南,立即詢問南方戰事。
“玉帥,敵軍勢大,火力甚猛,飛機大炮無數,還裝備大量的鐵甲武器,此等軍隊,平生未見啊!”
蕭耀南苦著臉道,暗暗有些後悔,吳佩孚此前命令他,收縮防線,他照做了,但是沒做徹底,加上北洋軍一向輕視南方軍隊,結果吃了大虧。
北伐軍,根本不同於國內的任何一支部隊,武器先進不說,彈藥不要錢地潑過來,出手還特別狠毒,一出手就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