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利。
江同知在局中得利不為稀奇; 原本江同知遇刺,險死還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朝廷總要給一些撫慰。但,李參政在北昌府一向是務虛的人; 一則參政本就是輔官的位置,二則李參政來得晚; 他來北昌府時; 北昌府已形成田柳相爭的局面。儘管田柳二人皆想拉攏這位李參政,但; 李參政很明顯不想參與二人相爭之事; 遊刃有餘的一直處在旁觀的位置。
但; 誰也未料到,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如李參政,便是如此。
誰能料到這鹽課司的秘賬竟在李參政手上; 是的; 李參政查出的是鹽課司的秘賬; 江同知上呈給謝欽差的是鹽商的秘賬。而相較於江同知的“險死還生”; 李參政這不動聲色的出手更見真章!
李參政與江同知立刻就從北昌府官場諸官員中脫穎而出; 哪怕再沒眼力的人也知道,起碼,這兩位大人在北昌府這場波濤洶湧的官場動盪中保得了平安。
其實; 這兩樣東西往上一交,許多北昌官員也安下心來,起碼,清白的人知道,大勢已定。
是的。
北昌府大勢已定。
只是,在這大勢已定之際,偏生又發生了一件醜聞,王提司欲攜重金偷離北昌府,結果,被府兵拿個正著。柳知府哪怕在與田巡撫這場相爭中兩敗俱傷,但對於王提司的逃跑行為仍是極不屑的。柳知府就說,“恥與此等小人為伍。”敗是敗了,政爭中敗不可恥,但如王提司這種攜金逃跑,就令人不恥了。尤其,柳知府政爭失敗,但他沒有貪賄,他是乾乾淨淨的,他只是不滿田巡撫的執政罷了。
府兵將王提司捉查歸案,很是為柳知府挽回了些官聲官譽。
何子衿都說,“柳知府這事兒辦的還是不錯的,不然,真叫王提司跑了,北昌府上上下下的臉可就丟沒了。”
阿念微微淺笑,“是啊,柳知府在這事兒上還是明白的。”
何子衿道,“柳知府會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