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下衙之後,黎池寫下了第一篇日記:《孟夏四月,喜得兒女一對》。
“孟夏四月,喜得兒女一對。吾心甚喜……”
……
作者有話要說: ……(一)……
某某某:你就隨便寫點東西,反正都會有人背的。
正在寫日記的黎池:嗯,有道理。
……(二)……
文學系本科生:你說小學初中高中,逃不開黎和周也就算了!為什麼我都讀大學了,黎和周還是陰魂不散啊!
文學系碩士生:我會告訴你,讀研時黎和周還將常伴你左右?
文學系博士生:我會告訴你,讀博時也逃不開黎和周。
文學系教授:……呵。
第114章
“……陛下於臣之妻子、兒女,乃再造之恩,於臣亦如是。”
乾清宮內。
貞文帝看完黎池的謝恩奏摺,對隨侍身側的張忠說:“這黎和周,真會說漂亮話。”
前不久才贊過黎和周真乃‘務實君子‘,如今就又說他說‘漂亮話‘?
張忠看貞文帝神情,不像是讀到‘拍龍屁‘奏摺時的嘲諷神色啊?於是張忠說到:“老奴聽宮太醫講起黎夫人臨盆那日,他可是被黎大人嚇了一跳。黎大人擔心房內產婦,擔心到彷彿失了神智的情狀,猛一看有些嚇人,細一想卻也令人動容。”
“嗯。”貞文帝隨便‘嗯‘一聲。謝恩奏摺中,黎和周寫到他當時心境之處,讀來確也令人動容。讓他想起三兒子出生時,彼時他的心境,也如這黎和周的一般無二。
“黎大人與黎夫人夫妻情深,而陛下的賞賜,助黎夫人渡過了臨盆難關。老奴想黎大人,應是真情實意地感恩陛下的。”
貞文帝忽然不輕不重地說了一句,“張忠,你對黎和周很有好感?”
皇帝近侍,最忌與朝臣交往過密。張忠心中一‘咯噔‘,卻並未跪地求饒——那隻能顯得他心虛。
張忠:“黎大人發現煤炭,燒製水泥,善待匠戶,一樁樁事情,都是在為百姓社稷謀福祉。老奴就想,若是當年老奴和父老鄉親們,也能遇到這樣的官,那就好了。老奴得天之幸,能來侍奉陛下,可老奴的那些父老鄉親卻是……不過他們大仇得報,也算走得安心了。”
貞文帝登基第二年的那樁‘黃河水患‘,天災遇人禍。黃河決堤,又遇貪官貪了賑災錢糧,餓死災民無數,最後險致譁變。貞文帝一直將這樁事記在心中,且引以為誡。
身邊的張忠就是‘黃河水患‘中的災民,也因此格外厭惡貪官、喜歡清官,張忠對黎和周懷有好感,也是正常。
貞文帝不再疑慮張忠與黎池勾結,“嗯,黎和周此人著實難得。難得能將那份多智,用在正道上,不像有些官員……”
張忠見皇帝似乎想到朝中某些官員,就又繼續安靜地站著,不再出聲。
其實張忠對黎池有好感,不僅因他是一個不貪的官,還因為他們的夫妻情深。
張忠還年幼時,家庭和睦、父母恩愛,所以他現在就格外喜歡夫妻和美的場景。可如今朝中的官員,嘖嘖,個個都是偽君子!不僅妻妾成群,甚至某些還養外室、逛青樓!
於是,黎池和他夫人這樣夫妻和美的,不就在張忠眼裡凸顯出來了?在總管太監張忠這裡,黎池因此贏得了更多好感。
……
黎池他們這科的新翰林們,入翰林院已有大半年,都已適應了翰林院的日常。
翰林院是個清貴衙門,而往往以‘清貴‘二字描述的,多半還能冠以‘冷清‘二字。
事實也確是如此,翰林院作為內閣成員的‘培訓儲備基地’,在沒有史書及其他書籍修撰任務的現在,儼然就是內閣的一個秘書處。幫忙內閣草擬一些日常性的,不太重要的聖旨而已。
在這個清貴衙門——內閣秘書處裡,黎池他們做的就是文字秘書的工作。有公務來了就寫,沒公務時就看看書、喝喝茶,尤其如今正值年中‘公務淡季‘,那是清閒得很呢。
不過諸多‘清閒人‘之中,並未包含黎池。
黎池點卯上衙之後,若給他分派了公務,他就認真做。若沒有,他就忙水泥局的事情。
如今水泥局已經開始運轉,黎池暫時又還管著水泥局,那當下水泥局的大小事情,以及水泥局日後的發展規劃,他都是要管上一管的。
翰林院不那麼忙時,黎池就抽出空來,將水泥局的各種規章制度,比如考勤制度、處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