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當一個皇帝,不缺心計,卻又心胸寬闊能容人。
所以這第一問:何人可為儲君,黎池的答案是‘賢者可為儲君‘。
這裡的這個‘賢‘字,黎池打算將他引申開來,解釋為‘賢能‘,即有能力、有實力。
而實力,就能夠包括很多了。性格方面,仁和寬容的同時又要能殺伐果斷;語言表達方面,不說能言善辯,但至少不能木訥,要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要能夠說服朝臣;身體條件方面,要身強體壯能擔得起一國社稷的重擔……
……
第二問,儲君當如何選拔?
這個問題,必然是不能回答成‘百臣舉薦、百姓信服‘這樣子的。
如果這樣回答,皇帝看到了不得氣死?怎麼!想將朕給架空嗎?
黎池忽然想起前世歷史中慘烈的‘九龍奪嫡‘,最終的勝出者雍正帝有感手足相殘的慘烈,於是設立了‘秘密立儲制‘。皇帝生前將繼承人的人選寫下後,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等皇帝死後再由顧命大臣取出,擁簇新皇登基。
或許,這個選拔制度可以借鑑借鑑?
秘密立儲制,能避免皇子之間為爭奪皇位而發生殘酷爭鬥,又能避免皇子間結黨營私形成權力集團,能夠有效地穩定政局。
或許現在已經形成的以皇子為中心的權力集團,會對這個秘密立儲制不滿。但皇帝本人,卻是絕對會非常滿意的。
秘密立儲制,使儲君的冊立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上,無人可對皇帝置喙。
想到這裡,黎池思維一頓。
這會不會影響到趙儉?這個立儲制會不會不利於他爭奪皇位?
但最終,黎池還是選擇了以‘秘密立儲制‘,作為第二問的作答核心要點。
因為雖然從目前看來,據說大皇子趙義和三皇子趙儉,是那皇位的最有力競爭人選,可能也還有幾個暫時蟄伏的皇子。明面上看起來,這秘密立儲制是將儲君人選,從現有的最可能的大皇子和三皇子身上,變成了所有皇子皆有可能,這是分薄了趙儉的繼位可能。
但是實際上呢?秘密立儲制,是隻要能得到皇帝的認可就能繼位。可比之前要與兄弟爭奪、要贏取朝臣的支援,要簡單的多了。而且,趙儉從小到大都深得聖心,他本就是佔便宜的。
……
第三問,儲君應當做甚麼?
這一問,比較好回答。
無非就是比照著皇帝應該做甚麼,然後弱化後套用在儲君身上。
比如,學識淵博方能不被奸佞矇蔽,那儲君就該多讀書、多學知識;身強體壯方能擔得了重擔,那儲君就該勤練騎射、鍛鍊身體;知民間疾苦方能體恤百姓,那儲君就當去了解百姓艱苦……
……
黎池在心裡有個大概方向之後,才用眼角餘光去觀察與他同排的左邊考生。
因為不敢動作太大,怕被監考官們認為是在偷瞄作弊,再加上座位間相隔在三米之外,黎池只能大概看到鄰座考生正枯坐著。
看來這次殿試的考題,真的是把在場考生都難住了。
黎池收回眼角餘光,又開始在心裡再打一遍腹稿。要闡述的論點對策,要用到的論據以及文章層次架構等,這些都要想清楚。黎池花了兩刻鐘的時間,把這些全都想過一遍。
之後,黎池就開始磨墨打草稿。等打完草稿,太陽就已經升起來了。
不過這二月早晨的太陽,照在身上也沒有什麼熱量,感受不到多少暖意。
身上的冷,黎池還能扛著,可在早晨寒風的吹刮下,他一雙手卻早已經凍得不聽使喚了。他拿這事沒辦法,只能等太陽再大點,氣溫上升一些後再開始答題。
在這之前,黎池就一邊繼續潤色草稿,一邊哈著熱氣搓手,想讓手暖和後變得靈活。
第66章
黎池一邊搓手,一邊仔細推敲大綱和細綱,若有需要改進的,就提筆寫上兩筆。
如此直到太陽高升,氣溫開始上升之後,黎池才將草稿推到書案一角,然後鋪上正式作答的答題紙,開始作答……
因為黎池一慣是將大綱和細綱寫得很詳盡,做足了準備,所以其實文章基本早已在心中了。一旦開始正式作答文章,寫起來那真是流暢無比,沒有絲毫滯澀!
黎池一旦集中精神了,就不容易被外界所影響。
因此,下朝後的貞文帝帶著一群大臣來到保和殿,站在雲階上俯瞰廣場上的貢士時,黎池並未察覺。
當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