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科舉出仕(士) 作者:世紀史詩

胖,而是和大多小孩一樣精瘦精瘦的,頭上的毛髮枯黃稀疏。也許是大人們說的次數多了的緣故,其餘什麼他都還不太懂,卻總是嚷著要有哥哥那樣的頭髮。

等造紙成功後,無論是抄書掙錢還是賣紙換錢,都能改善一下家中的窘境,到時再買些魚肉、殺些雞鴨,改善改善家人伙食,吃得好了、營養足了,小溏子的頭髮慢慢也就能長黑長密了。

“又黑又……又又的頭髮!”長句子都還說不清楚的黎溏,還不懂紙、錢、肉三者之間的關係,卻知道黑芝麻等於黑頭髮,也就跟著傻樂。

當天晚上,下地除草一整天的黎鏢幾人剛一歸家,袁氏就說出了造紙的事。

黎鏢年輕時自己學習不好,現在到老了,就格外聽得進能識字、會讀書的人說的話,在詢問過黎池之後立馬就拍腿定下了:造紙這事要做起來!

至於黎橋、黎林和黎棋,一家之主黎鏢都已經做了決定了,而且只是費點勞力和時間去試試看,他們什麼都沒有就只剩一把子不值錢的力氣,再加上若真如侄子/兒子所說,造紙成功後不僅能減輕家中負擔、還可多出一個進項,何樂而不為?

雖已一致透過嘗試造紙的決定,第二天黎鏢也沒耽擱地裡的活,而是吩咐大孫子黎江聽黎池的吩咐,去做這事兒。

首先,黎池讓黎江去麻田裡割一些不得用的麻,然後剝皮成捆抱回來浸泡在水裡漚著,此為第一步殺青。其實這一步若是加石灰水蒸煮,會更加快速,但這樣需耗費柴火和更多時間精力,大的造紙作坊才會這麼做,他們造紙量少又不趕產量,也就用不著這樣做,就讓它慢慢在水裡漚上幾天就好了。

第二步洗滌,麻皮在水裡浸泡漚滿三天,基本就將皮上的青色膠質組織漚爛了,再揉搓淘洗一番後,直至剩下麻纖維。

第三步舂搗,將麻纖維放到大石板上,用洗衣時捶洗衣服的寬木棍捶打,翻來覆去地捶至黏糊狀 。這一步等以後確定能造出紙來了,再移到村中舂糧食的大石舂臼裡面去,或者自家鑿一個石臼,在石臼裡舂搗,比在大石板上捶打要輕鬆快速許多。

第四步製漿,事先用一個口大盆深的大木盆裝上大半盆清水,然後將捶打至黏糊狀的麻纖維放入木盆裡,攪拌均勻製成紙漿。

不過等試驗後,改進造紙效率和紙張質量的時候,在這一步可以在紙漿中加入植物黏液如:黃蜀葵梗葉、楊桃藤、木槿葉及野葡萄的水浸液,此黏液即所謂的“滑水”、“紙藥”、“紙藥水”。

植物黏液使紙頁呈滑性,放入紙漿後抄成的溼紙堆積到一起時更容易揭開,否則溼紙黏在一起不可揭開,這點等改用活動簾床抄紙後就至關重要了。而且還有助於使纖維在紙漿中懸浮,而不致絮聚沉澱於底部。

第五步抄紙,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張大小、中間繃著麻布的木框,稍稍傾斜地插入水中,等麻布上都均勻地漫過紙漿後將其撈起。

等慢慢摸索出訣竅之後,這一步抄紙的模具就可以換成活動簾床,抄起一張紙就傾覆下來一張,將其疊放在一旁瀝過水後再搬出去,一張張揭起後或晾乾、或烘乾。

第六步晾紙,將抄紙後的木框斜著支在透風的地方晾曬,需注意在紙將幹未乾的時候進行‘砑光’,即用光滑的木片或竹片對紙面進行刮壓打磨,使紙面光滑不毛糙,這樣才好下筆著墨。

不過,等以後改用活動簾床了,晾紙的話就要砌幾堵牆,將未乾的紙貼在抹得光滑的牆上,牆後燒火加熱牆面,以烘乾紙張。

最後一步,待紙晾乾後,用薄竹片小心地將紙揭下來,紙就造好了。

試驗造紙這事基本上是黎江全權負責的,當然黎池對每一個步驟都進行了仔細指導,且試驗過程中,對每個步驟中以後如何改進造紙效率和紙張質量,兩人也大體做到了心中有數。

黎池之所以有意地讓大堂哥黎江全權負責,除了因為大堂哥才十四歲腦子靈活,更能領悟他的意思外,也是為了讓他能掌握一門手藝,以彌補他沒有讀書的虧欠。

五天過後,兄弟兩個真的造出了雪白的紙張!

黎池散學後一踏進院子,就看見地上斜斜支著的、二十幾個紙張大小的木框,框中是晾曬著的雪白紙張。

聽到院中響動的黎江,手裡捧著一疊紙,快步從屋裡走出來,聲音異常激動:“小池子,你回來了!你快來看,這是我今兒中午揭下來的紙!”

黎池一聽也很高興,快步迎了上去!“江哥哥,真成了?紙張如何,當用不當用?”

雖然他確信能夠造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