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就在他們所處殿中的‘正大光明‘匾後,但卻都不甘心。就彷彿秋後的螞蚱、熱鍋上的螞蟻般,準備多蹦躂幾下,說不定就更換了匾後的聖旨呢?
然而,又都怕這一蹦躂,將原本是自己的名字,給蹦躂成了別人的。於是又都萬分小心,不敢露出端倪來。
即使是趙儉,雖有信心,卻也隨著時間的臨近,而變得不那麼確定了。時而想著萬一依舊如上輩子一樣,依舊是趙義得了皇位呢?但趙儉忍住了,越到最後,越不能慌亂!
而今日讓黎池入閣,似乎就有了些別的意味。或許只是皇帝單純愛惜人才,也或許……想一想,黎池與三皇子趙儉交情甚篤。
然而,若是因為黎池與三皇子趙儉的關係,‘正大光明‘匾後聖旨上的名字真是趙儉,那當今皇帝為何不留著黎池入閣之事,等三皇子來施恩呢?
如今皇帝親自點黎池入閣,或許是三皇子已沒有施恩可能?但黎池與趙儉交情甚篤,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皇帝才親自點黎池入閣,施恩後馴服了,才好交給下一任皇帝用?
一時之間,除了被趙義指使試探的塗遠成外,竟無其他人出列了!
貞文帝特意表現出兩分動搖,好似只要反對的人多,他就會收回讓黎池入閣的決定一般。然而,似乎並無人上鉤。
如周揚青這等人精、重臣,已經不摻和了。而那些摻和進去的人,也都看各自跟隨皇子的指示。
而能摻和進來的皇子,心思也多得是,就沒有一個蠢的。即使是被趙儉不齒的趙義,也只是手段不夠大氣,而不是傻。
如此一來,上首貞文帝發問之後,竟是鴉雀無聲!
貞文帝,一個玩了大半輩子帝王心術的皇帝,對於朝臣和兒子們的心思,也差不多猜了個七七八八。
非常難得的,貞文帝輕笑一聲,“呵,既除塗御史外,再無其他人覺得不妥,那此事就定下了。”
於是,黎池入閣這樣的事,竟然就在這詭異的平靜之中,朝臣們的不反對之下,順暢透過了。
……
“現任戶部郎中黎池,在與接任的南海商貿司監督交接完畢後,即回京述職。屆時兼任禮部左侍郎之職,授文淵閣大學士之銜,待‘錢糧預算制‘推行完畢後,即卸去戶部之職。”
第170章
早朝之上,皇帝金口玉言,已經定下等黎池回京述職了,就兼任或說升任正三品禮部左侍郎之職,再授以文淵閣大學士之銜。
黎池入閣,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再沒有被更改的可能。
然而,這其實也有個時間早晚的差別。如今承諾是許在這裡了,可沒有個一年半載的,這承諾也落不到實處。
只因還有一個前提:接任的南海商貿司監督到任後,與黎池將公務交接完畢了。
如今黎池還在兩廣省羊城府,而接任監督之職的官員,尚且還沒有決定出來。
根據黎池出京南下前的預估,以及端午開市之後,他上稟奏摺裡的資料,南海商貿司經營得好了,一年稅收可能就有近百萬兩白銀——這幾乎等同於以前一年的國庫收入!
如此,南海商貿司,近乎就是‘南海小國庫‘一個了。這樣的一個職位,接任之人可不是隨便指派一個就行的,必得是皇帝心腹。
如今這個接任之人還未決定下來,黎池就還得在羊城待著,直到接任者南下與其交接完成。
不過,黎池回京述職、升官入閣,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
將時間往回撥一些。
黎海賣完運來的貨物,就受了黎池的託付,運著剛收穫的一船土豆,在畢鋒武派遣的兵士護衛下,北上進京去了。
堂兄黎海走後,黎池依舊還忙著公務。
主要忙於行‘代監督‘之職的職責,監督南海商貿司的正常運轉。時常關注一番中外商人交易的價格區間,是否合理,不時清算一番收繳商稅的數額,是否準確。
總之,有問題就及去解決,解決問題時,也不嫌棄細小的問題。得將工作做得非常細緻才行,總不能讓小問題,最終給積累成了大問題。
下了這一番功夫,自也能看到效果,即是商貿司運轉良好。
黎池這人,不是光做不吭聲型別的,他是既做實事、又不羞於吆喝的。
既然商貿司運轉良好,黎池就在端午開市的那封奏摺之後,又提筆寫了一封奏摺,主要概括了開市以來,‘已解決的小問題和工作成果‘,經驛站呈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