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家妹子你放心,咱們不會客氣的。”
“龍家妹子說得好,唐唐是個有福氣的。”
“哈哈……”
龍氏開頭致辭了,唐青雲也跟著說了幾句,不過也沒有長篇大論,也就是說了兩句感想而已,說過之後就招呼賓客們自便,他就帶著龍氏一起去唐家人所在的那張桌子上邊吃飯去了。
洗三宴熱熱鬧鬧的進行了大半天的時間,從早上辰時半進行到了午時,早膳午膳全都在這一上午的時間吃過去了,其實大家也沒吃多少東西,到了中間的巳時的時候全都是在喝喝酒啊,聊聊天,侃大山之類的。
中午之後再次上了一輪火鍋配菜,還有小炒之類的,剩下的就沒有了。當然,饅頭糕點餃子之類的主食當然不會少,今天早上就燉在鍋裡的土豆啊、芋頭啊之類的也全都搬上來了。
中午的時候再吃一頓,午飯過後,就是洗三的時間了。
“洗三”儀式通常在午飯後舉行,由收生姥姥具體主持。首先,在產房外廳正面設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香爐裡盛著小米,當香灰插香用。蠟扦上插一對“小雙包”(祭祀時專用的羊油小紅蠟),下邊壓著黃錢、元寶、千張等全份敬神錢糧。
產婦臥室的炕頭上供著“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至五碗桂花缸爐或油糕作為供品。照例由老婆婆上香叩首,收生姥姥亦隨之三拜。然後,本家將盛有以槐條、艾葉熬成湯的銅盆以及一切禮儀用品均擺在炕上。這時,收生姥姥把嬰兒一抱,“洗三”的序幕就拉開了。
本家依尊卑長幼帶頭往盆裡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錢幣,謂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銀錁子、硬幣就放在盆裡,如添的是紙幣銀票則放在茶盤裡。此外,還可以添些桂元、荔枝、紅棗、花生、栗子之類的喜果。
親朋亦隨之遵禮如儀。遇著耗財買臉的真有往盆裡放金銀錁子和“黃白”首飾的。
洗三時,客人添什麼,唐周氏她們就說什麼。客人添清水時,她說“長流水,聰明靈俐”;添些棗兒、桂元、栗子之類的喜果,她便說:“早兒立子,連生貴子;桂元,桂元,連中三元。”。
“添盆”後,孃家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裡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淘氣兒,唏哩呼嚕都來啦!”這才開始給嬰兒洗澡。孩子受涼一哭,不但不犯忌諱,反認為吉祥,謂之“響盆”。
一邊洗,一邊唸叨祝詞,什麼“先洗頭,作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作知縣;洗洗溝,做知州”。隨後,用艾葉球兒點著,以生薑片作託,放在嬰兒腦門上,象徵性地炙一炙。
再給嬰兒梳頭打扮一下,說什麼“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媳婦(女婿)準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醜。”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說什麼“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的,真正是愛人兒。”
洗罷,把孩子捆好,用一棵大蔥往身上輕輕打三下,說:“一打聰明(“聰”與“蔥”諧音),二打靈俐。”隨後叫人把蔥扔在房頂上(有祝願小孩將來聰明絕頂之意)。
拿起秤砣幾比劃,說:“秤砣雖小壓千斤(祝願小孩長大後在家庭、社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拿起鎖頭三比劃:說:“長大啦,頭緊、腳緊、手緊”。(祝願小孩長大後穩重、謹慎)。
再把嬰兒託在茶盤裡,用本家事先準備好的金銀錁子或首飾往嬰兒身上一掖,說:“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祝願小孩長大後,福大祿大財命大。最後用小鏡子往嬰兒屁股上一照,說:“用寶鏡,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淨”;把幾朵紙製的石榴花往烘籠兒裡一篩,說道:“梔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兒的……”祝願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沒災沒病地健康成長。
至此,由老婆婆把娘娘碼兒、敬神錢糧連同香根一起請下,送至院中焚化。收生姥姥用銅筷子夾著“炕公、炕母”的神碼一焚,說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給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後,把灰用紅紙一包,壓在炕蓆底下,說是讓他永遠守在炕頭,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隨後,即向本家請安“道喜”,為的是討幾個賞錢。
收生姥姥的“外塊”可謂多矣。“添盆”的金銀錁子、首飾、現大洋、銅子兒、圍盆布、當香灰用的小米兒、雞蛋、喜果兒、撒下來的供尖兒——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