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仁慈的吸引力 作者:匆匆

信任和仁慈往往聯袂而來。仁慈的人信任別人,願意冒險。仁慈帶領我們親近他人。付出信任,就是仁慈待人。如果某人一開始看來和善仁慈,可是關鍵時刻卻對我們沒有信心,我們對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受?這種仁慈沒有實質,只是沒有靈魂的表皮禮貌。反過來說,要是他對我們比我們對自己更有信心,我們會有什麼感覺?我們會覺得精神振奮,因為那股信心能讓我們發掘出或許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特質或能力。不僅如此,信任更是圓滿感情的精髓。我的朋友約翰·魏特摩(John Whitmore)擔任企管顧問,主導過數量驚人的研討會和研習會。他問過很多人同樣的問題:在你一生當中,什麼樣的關係讓你收穫最多、激勵最深?為什麼?答案几乎毫無例外:被信任的關係。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6。信任 你可願意冒險?(4)

且看下面這個例子。一項研究以32個成年人為物件,測試信任的效果。1992年9月11日,一場颶風侵襲夏威夷的考艾島,他們都是倖存者。當被問及:“在颶風過後,信任——無論是對自己、別人或上帝,對你的生活有些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分屬於8個不同族群的受試者回答:信任在許多方面都展現出正向的影響力,例如感恩的心、負起責任、互相扶持。研究者指出,信任不但讓這些大難不死的人更有自尊,也增益了他們和家人、朋友間的感情。而最大的好處是恐懼減少、安全感增加,這些都是讓受試者化險為夷的助力。

還有一項研究,檢視幾個因意外重傷病人的行為變化。那樣的創傷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呢?研究顯示,這些受試者對別人的信任感升高了,因為他們沒有力氣也沒有行動能力,不得不假手他人照顧。要知悉遭逢重大意外的人心裡到底怎麼想並不容易,可是有一點是確定的:他或她的情況不變,對自己的行動和生活不再具有控制權。迫不得已,他們只好順服。

我們發現,信任的重心就是順服。放手任由它去的態度,對我們有深厚的影響。我們憬悟到自己不能控制一切,不如放棄追求穩定的念頭(或稱穩定的幻覺),於是將自己放空,接受命運的安排。這樣的改變能帶來緊張的緩解。放空自己,是重大的心靈突破。我們不但在信任當中找得到它,其他特質當中也能,例如寬恕和愛。而當我們面對看似無解的問題,也能看到它的蹤影。當我們放棄一切努力,解答卻突然浮現。順服之後,理解往往接踵而至——我們每每在藝術創作、祈禱、科學思索、冥想當中看到這樣的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非常虔誠的人四處尋求開悟之道。一個聖者路經他居住的村莊,那人請聖者傳授他冥想的方法。聖者對他解釋:你要從世上隱遁,每天要如何如何冥思,就會達到開悟。那人於是搬去山洞居住,聖者怎麼吩咐他就怎麼做。時光流逝,可是開悟毫無蹤影。2年、5年、10年、20年,多年後聖者正好又經過這個村莊。那人又跑去見聖者,說他雖然盡心努力,依然達不到開悟。聖者說:“噢,是我的錯,而且錯得離譜。那種冥想方式不適合你。你應該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才對。可是現在為時已晚。”

那人垂頭喪氣地回到山洞。他失去了一切希望,沒有任何期盼,努力和企圖心也蕩然無存。他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他做他最拿手的事:開始冥想。不久,他驚訝地發現迷霧散去,一個奇妙的內心世界展現在他眼前。他感到光明和重生。就在那一刻心靈的狂喜下,他開悟了。他快樂地離開了山洞,看到周遭的世界整個變了樣:帶雪的山頂、純淨的空氣、蔚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他很快樂。他知道自己已達成所願。在迷人的美景下,他彷彿看到那位聖者正慈祥地對他微笑。

為什麼這人在完全無意嘗試的那一刻成功達到了開悟?因為他讓自己完全放空。印度神秘主義宗師雷馬克利斯那(Ramakrishna,1834~1886,近代印度教領袖)說過,我們必須讓自己像樹上掉落的葉片,不存重心和標的,隨著空氣自由旋舞。付出信任,就是把自己放空。我們知道我們不可能擁有全然的控制。剛開始我們或許會驚慌,而一旦緊張消散,我們就自由了。

是的,付出信任,就是放空自己。我們知道世事無常,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於是我們不再緊繃,心靈同時開啟,以迎接新的可能。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心境,因為此時此刻,我們和熟悉的一切完全脫離。而它也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感受,因為在所有的背叛和失望出現之前,信任別人曾經是我們生命的核心本質。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