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殊認識四皇子,那是他四五歲左右的事情了,也就是十三年前。那個時候,四皇子才十二歲左右……
究竟是誰,在尋找四皇子當年的伴讀,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公孫明頷首道:“沒錯,發現有人在暗中打聽這件事之後,我們的人也去查了一下。四皇子當年的兩個伴讀,分別是容家庶出的三少爺,還有敬安伯程家的庶長子。在四皇子十一歲那年,不知因為什麼緣故,他突然將兩個伴讀全都攆回了家。”
容家就不用說了,敬安伯程家,則是當今皇帝生母、已故太后的孃家。
對於京城各大家族之間的關係,出身國公府的傅煦要更瞭解一些。見裴清殊面露疑惑,傅煦便把自己所知道的說了出來:“據我所知,容家和程家當初並沒有姻親關係。不過因為幾位公子年紀相仿的緣故,據說程大少爺和容三公子的關係非常不錯。許是因為這層關係,程大少爺才當上了四皇子的伴讀。”
裴清殊想了想道:“還有一種可能。也有可能是榮貴妃想要透過程大少爺這層關係,拉近她和四哥母子與太后之間的關係。只可惜太后心中最寵的還是六皇兄,和四哥母子的關係只能說是平平。後來又出了四哥把程大少爺攆走的事情,太后就更是不喜歡四哥了。”
公孫明點點頭道:“殿下分析的在理。”
裴清殊仔細想了一下,發現自己竟然從來沒見過容三公子和程大少爺,可以說是很奇怪了。
這麼多年來,四皇子也從來沒提過他們兩個,甚至在裴清殊和七皇子談到伴讀這個話題上時,四皇子不僅從來不接話,還會轉移話題岔開。
裴清殊以前還沒多想,不過現在,既然知道有人在調查這件事的話,那裴清殊就不由地好奇了起來。
“那燕修他們有沒有說,容三公子和程大少爺現在身在何處?”
公孫明搖搖頭道:“當年的事情,我們實在是很難查到。殿下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問問淑貴妃娘娘。貴妃娘娘和榮貴妃走得近,或許知道內情也不一定。”
裴清殊頷首道:“我知道了,明早向母妃請安的時候,我就問問她這件事。”
……
送走公孫明和傅煦之後,裴清殊很快又迎來了另外一位訪客——九皇子簡郡王。
九皇子約裴清殊一起出去逛逛。
自打兩人一起去了一趟皇陵之後,裴清殊和九皇子的關係就親近了許多。這會兒裴清殊也能笑著打趣他了:“在江南這等‘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九哥不帶著嬌妻美妾,攜美同遊,來找我做什麼?”
九皇子打著扇子道:“少來了你!帶著女人出去多不方便啊,走,咱哥倆去碼頭轉轉。”
裴清殊聽了之後,也生出幾分興趣來,於是欣然同往。
江寧碼頭是大齊最大、最繁華的碼頭之一,是大江流域水陸運輸的重要樞紐。不僅如此,在北方鬧旱災、糧食不足之時,朝廷要從南方調糧的話,運糧的起始點就是江寧碼頭。
然而看著江寧碼頭一片繁榮的樣子,裴清殊和九皇子在欣慰之餘,卻都微微皺著眉頭,似乎在思考什麼的樣子。
兄弟倆對視一眼,什麼都沒說,卻又好像看懂了對方的心思。
最後還是九皇子率先開口說道:“十二弟,依你之見,這江寧碼頭如何?”
“好,但還不夠好。”裴清殊實話實說:“我讀史的時候讀到,襄皇帝在位時期,曾經短暫地解除過海禁。當時的江南,‘黍禾餘及億秭,倉箱累萬千’。天下各州商貨,皆從此處往來,其繁華富庶之景,可謂舉世無雙。然而現在,雖然也還能當得一句‘繁榮’,但比之當年,還是差得遠了。”
九皇子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樣,興奮地看著他說:“十二弟所說的,正是我的心裡話!不瞞你說,我覺得大齊早就應該開放海禁了!與番邦各國積極往來,方能顯示出我大齊的超然地位嘛!只可惜我人微言輕,同父皇提過一次之後,就被他斷然拒絕了,還說我‘不識大體’!”
這的確像是皇帝能說出來的話。
裴清殊好笑地說:“父皇怎麼說的?”
“他說實行海禁,是為了防範倭寇和海賊,是為了大齊百姓的安危著想。說我只想著那點‘蠅頭小利’,便置百姓於水火之中,這是不通民情,不懂事理。”
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可九皇子回想起來的時候,還是覺得十分難受,“我知道父皇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我認為,倭寇之患又不是不能解決的。十二弟你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