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邊偏遠的地方,做個縣令。”顧琇之道,“我已經二十出頭,除了在嵩山書院唸書,就沒有出過遠門。男兒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我想出去歷練一番。”
“這也容易。”顧瑾之道,“本朝律例,舉人在吏部報備,就可以選官。但你要知道,你去了吏部報備選官,就不能再參加春闈了。一旦你春闈得中,就是更好的前程,你為什麼要著急這一時?”
顧琇之倏然感覺無言以對。
第423節起效
****
顧瑾之的話,讓顧琇之不知如何回答。
顧琇之又不是已經年過半百的,現在就放棄春闈,想去做個小官,是不可理喻的。
既然七姐都覺得不可理喻,那麼,大伯估計也是這麼想的。
到時候,大伯只怕先不答應。
顧琇之的理由又不能說出來。
說他怕嫡母,在家裡度日如年?
別說大伯會罵他沒出息,七姐也會覺得寒心,他的嫡母是七姐的親孃,七姐從小就和母親親熱。
顧琇之就默在那裡。
顧瑾之見他不回答,心裡隱隱有點猜測。
她想了想,問顧琇之:“我也覺得男兒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想要出去歷練歷練,現在也不用非要去偏遠的地方做個縣令。你若是聽我一句,我倒有個主意……”
“求七姐指點。”顧琇之連忙道,“我正是混沌不解,七姐指點迷津。”
“……咱們在延陵府,有宅子,家裡還有下人,回去就能住的,很方便。延陵府不比京城,最是讀書的清淨地方。咱們顧氏還有族學,你這般小小年紀就中了舉人老爺,族人無不敬重你。
到時候,你隔三差五去給族學裡的孩子們講講學,也不至於寂寞。
你回延陵府這一路,我資助你些程儀,又讓王爺給你弄個名家薦書,到了碼頭就停歇停歇。一路風土人情看過去,拜訪當地名儒,既好玩又受益,三年後開了恩科,你再回來,可好?”顧瑾之道。
顧瑾之說一說,顧琇之心路就開闊幾分。
心頭那層層疊疊的烏雲,頓時就撥散開來。
回延陵府,既可以遠離宋盼兒,又能偷偷去看洪姨娘。對顧琇之來說。他所有的心願都滿足了。
他想去做縣令的目的,不過如此。
現在想想,他的想法是這樣單純。
他暗暗為自己慚愧。
“好是好,只是所費不貲……”顧琇之道。“我這些年。於家毫無建樹。在家裡精茶細飯,還要這樣折騰,我怕……”
“不用顧忌這些。”顧瑾之道。“母親那邊,我跟你一塊兒去說,她自然會同意的。你也不是單純出去玩,你是去長長見識,這是書本里學不到的。將來你中了進士,做了大官,再報答父母就是。”
顧琇之終於點點頭。
他跟顧瑾之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