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北齊的幾路大軍已齊聚西越涼城,看來不出幾日就會有個結果。”
唐文功同皇帝一樣愁眉緊鎖,略站出一步道:“涼城是西越糧倉集聚之地,若是被北齊攻佔,掐斷糧米之路,西越遲早覆國。”
“所以大周文璟帝已派兵支援,而西越孝昭帝也已發來文書求助,要我大溱提供兵馬。”滿朝文武互相望了望,相鄰的便有些人竊竊私語起來。皇帝等了等,咳嗽一聲道:“眾愛卿,你們看是出兵還是不出兵?”
那細小的私語聲很快變成一片死寂,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唐文功。唐文功也當仁不讓,挺一挺胸道:“臣以為這次若是派出兵馬,就是向北齊宣戰。齊武帝好戰且記仇,雖然我大溱不怵他,但也犯不著引火燒身,還是厲兵秣馬,等待出擊之時為上。”皇帝一時沒有說話,眾人附和著道:“江麟候所言不差,臣等也以為如此。既然北齊這次捨近求遠,我們便坐山觀虎鬥,到時無論誰勝誰敗,於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皇帝依舊不開口,目光掃過眾人後停在君宜身上,“九弟,你有何高見?”君宜出列道:“臣弟沒有什麼高見。”眾人都知道他被皇帝削了權,眼前只不過是個空杆子王爺,這時聽他說沒有意見,彼此相視一笑,心照不宣的都把目光聚在唐文功與唐仲寧父子身上。
仲寧自覺皇帝倚重,百官傾向於侯府,因此雙眉斜展,神采奕奕地上前一步道:“王爺沒有高見,微臣倒有一低見,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
“微臣以為大周這次派兵相助,也是怕北齊吞併西越後從西北方攻入大周,而我大溱暫且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不若趁北齊此時兵力空虛的機會,點將帶兵去攻北齊,對外就說是圍魏救趙,實則卻是直搗黃龍。”
皇帝的濃眉一點點揚起,驀然,他一擊掌,“好,好一個圍魏救趙!仲寧,你的兵書沒有白讀。”仲寧得皇帝讚譽,立時低頭道:“皇上對微臣的指點,微臣時刻銘記在心。”其餘人等看見皇帝神色,也即刻讚揚道:“真是虎父無犬子,英雄出少年啊!單這一招圍魏救趙,就已讓我大溱立於不敗之地,真是高招!”
仲寧的頭雖然低著,唇角卻是愈漸揚起,但聽皇帝道:“這一計確實是好,不過,由誰帶兵出征呢?”才剛有些熱鬧起來的大殿中霎時又都安靜了下來。北齊人驍勇善戰,即使此時傾巢而出,兵力空虛,誰都沒有那個本事能保證從他們手中偷得一勝。因此殿上眾人個個垂首,只有唐文功暗暗瞥了仲寧一眼。仲寧揚首道:“微臣願意領兵。”
皇帝知他斤兩,這時便不搭言,目光又轉向君宜道:“九弟可願領兵出征?”
“臣弟雖有心,但無奈技藝生疏,家中幼子又實在讓人掛心,所以不敢擔此重任。”
皇帝眉心一動,“可放眼朝內,只有九弟最擅軍事,你若不敢擔當此任,又有誰敢擔呢?”
君宜仍是推辭,“此戰成敗牽連甚廣,臣弟確實有心無力。”
皇帝不悅,“是有心無力還是無心有力,九弟自己心裡最清楚!”
君宜屈膝,行大禮道:“皇兄,臣弟確是有心無力。自從之前交出諸務後,臣弟就無心於軍事,只想陪伴妻兒與母妃遊樂,皇兄若真要臣弟帶兵,臣弟或可一試,但是成敗與否,臣弟實在心中無底。”
皇帝的臉色陰沉難辨。仲寧又上前一步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王爺只想著自家和樂而罔顧皇上煩憂,百姓安危,真是枉為人臣!”
君宜雙眉一揚,看向他道:“人貴而自知,要是攬下責任卻無力成事,不如不攬得好。”
“王爺這話是什麼意思,是說我不行?”
“行不行,自己心裡清楚。”
仲寧額角青筋暴起,轉而跪倒向皇帝道:“皇上,若讓微臣領兵,定會大勝而歸!”
皇帝擺了擺手,依舊看著君宜,“九弟既說仲寧不行,那麼誰行呢?不如舉薦個人出來,大家一起斟酌斟酌。”
君宜想了想,道:“廣寧將軍單勇或有此力,麾下亦有臣弟從前的侍衛吟風,智勇兼備,或能擔此重任。”
皇帝眉尖輕揚。唐文功冷笑道:“王爺說了半天,還不是要保舉自己從前的舊將?真是身不去而心去了。”
君宜神色坦然,“不錯,這兩人從前都跟過我,不過皇上是問誰能勝任,而不是問誰沒有跟過我,所以侯爺若有人選也可薦出,不必理會誰親誰疏。”
“老臣不敢像王爺一樣舉賢不避親,單勇是一名勇將,但獲封廣寧將軍全賴跟著王爺在汴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