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裡的小娃娃基本死得也少,只要盡心一些,總是能把孩子養大的。而且每戶家裡都留有餘糧,家裡的老人就算是不出去幹活採集也能夠得到足夠的食物養老。
老幼這兩方面的待遇就很吸引人,外面的女人都想嫁進來,可急壞了其他部落的單身漢。沒法子,他們也得起來好好幹,總不能被比的渣也不剩下了。
幾年以來,因為這樣倒是把周圍的風氣改了大半,不說是一下連根拔起,也是大大好過曾經的懶散了,讓人能夠看見希望,心裡面有了奔頭。
有了煤炭,生產效能提上來了,不過煤炭放在灶膛裡用還是不太合適。紀靈想起一個上輩子小時候經常用的東西來了。
煤爐。
那會兒紀靈記得自家村裡面就有一家是加工蜂窩煤的,她還記得那家人的牆角堆著的黑漆漆的煤堆,以及壓煤餅的機器十分有規律地咚咚聲。
煤爐不難做,有了原料以後蜂窩煤也不難做。而一旦這兩樣東西都有了,家裡能方便很多。
目前部落裡面還是集中存放火種,家家戶戶做飯的時候都是提前去那邊夾一塊熱炭,要不然自己在家裡面生火實在麻煩。不過煤爐這東西的火,用不了幾塊煤炭,就能夠保持一整天的炭火,連著晚上過夜都行。
要是真把煤爐給普及了,那部落裡面的火種屋也能直接取消了。
紀靈想著這個,睡意全無,當下就去屋裡面抽出一張紙來,並且拿著筆在上面畫了一通,將煤爐給基本畫了出來。煤爐這東西估摸著需要打鐵鋪和做陶器的那邊連動來做,紀靈將紙張給烈,讓他去問問這東西多久能給她個成品。
第129章
紀靈當天就在家裡面燒了煤餅來試,煤餅本身能燃燒大概一個多小時, 和她記憶裡面的時間差得不是很多。小時候家裡面的煤爐子基本是整天都點著的, 煤爐下面有一個通風的圓洞, 圓洞可以被一個匹配的圓蓋子蓋上。當煤爐上面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燒的時候, 就把下面的蓋子蓋回去,這樣的話能減緩煤餅的燃燒。
而當晚上臨睡之前, 煤爐下面的圓蓋子不僅要蓋上,連同煤爐上面出火的地方, 紀靈記得家裡面也放了一片專門的圓鋼板, 只在中間留一個小洞,這樣在臨睡之前新換上去的煤餅就能燒到第二天天亮, 不用另外再生火, 只用把圓蓋子與圓鋼板給拿下來,再將疊在最下面的那個煤餅給換掉,再疊一個新的到最上頭,煤餅就會延續這麼燒下去。
總的來說除了做飯燒水的時候,其他時間只要控制空氣的進入就能延緩煤餅的燃燒, 就算一天燒到晚也不費幾個煤餅, 是紀靈小時候記憶裡還沒有通天然氣的年代中很方便實惠的一種燃燒工具了。
這要是在部落裡面能夠普及起來,不僅僅是生產作業的很多方式都能夠節省能源提高效率,連著普通人家的家庭生活都是如此。
得到了紀靈的圖紙,鐵匠點和製陶點那邊都很快傳出好訊息,這東西煤爐子以目前部落的製作水平來說並不難,估摸著研究研究, 大概五天以後能弄出一個看著差不多的,讓紀靈安心等著就是。
另外一邊,烈又讓人去將那買煤餅的人帶進部落裡面來說話。
紀靈看過也燒過他們的煤餅,知道他們應該已經用了很久,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加工處理的手法。煤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選煤洗煤後做成煤餅中間都還要加一些原料,這個過程對方既然已經摸索出了經驗,而且賣的煤餅還便宜,那就不如直接購買,省事兒又划算。
賣煤餅的那人大概三十出頭,看著很老實巴交,一雙手漆黑像墨,感覺好像是長久泡在煤堆裡面已經洗不乾淨了一樣。他自稱是叫松,來自距離陽部落三天腳程的黑土部落。
因為被叫進部落內部的時候,松還不太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他本來賣完帶過來的煤,又和陽部落換了一些鹽以後就準備走了,臨走前被人匆匆忙忙叫進來,懵是肯定的,心下先是有些怕,怕是他們賣的煤球有問題,這會兒要把他揪住責問了。
黑土部落在周圍這麼多小部落之中都算不上什麼,可見它的規模真的小,現在也就不到四十人,比當初的陽部落還不如。去年才開始學習種植,只是還買不起鐵器什麼的,種植出來的效益很一般,勉強足夠他們餬口就是了。
也就好在是陽部落能給他們換鹽了,才讓黑土部落鬆了一口氣,別的不說,起碼不用砸鍋賣鐵去物資交換會上用差不多一年的收成換鹽了。陽部落的鹽不說是白菜價,但是便宜是真便宜,只有大會那邊十分之一的價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