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3 / 4)

題,荀彧眼睛一閉,雙手袖起。完全不予理會。這一點大大出乎他們的預料。王必曾氣不過,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跑到荀彧跟前,吊著嗓子問荀彧:荀大人,王某勸你還是不要做這些無謂的事情了。從您進宮那天起,許都就已經沒有在往前線送過一車糧草。他曹操就是個神人,也不可能從赤壁那裡調集幾十萬大軍的人嚼馬喂。糧草不濟,他麾下縱有謀士如雲,將才如雨,一樣要吃敗仗。

荀彧連眼睛都沒睜開,只是淡淡地哼了一聲,扭過頭去繼續沉默。

“實話告訴您,曹家二公子已經遇刺身亡。連屍首都沒留下。王朗他們也已經下獄待罪,等候聖上發落。若非你荀家世代忠良,荀大人你又是難得的有才之士,你以為……”

“你們到底是受何人唆使才會行如此計謀?”荀彧在王必話音越來越激烈時,終於給他一個眼神,臉帶著嘲諷與不解開口問出這個讓他一直疑惑在心的問題。

王必一見荀彧開口,面上一喜:總算說話了!能說話了就有門。

“荀大人此話說的可真不中聽,什麼叫唆使?我等匡扶漢室,剪除奸賊,實乃為國為君之事。為天子效力乃臣子本分。至於何人出此妙計?荀大人,不是王某不想說,而是事由隱情,恕王必不能奉告。”

荀彧眼中閃過一絲瞭然,低下頭看著地面,聲音飄忽不已:“這個人應該是被江東派來的謀士說客吧?或者……來自劉備麾下。”

王必一愣。

“以少勝多,孫劉聯軍身處劣勢,若不能採取水淹火攻,便只能行斷糧事,迫使丞相退兵。許都到赤壁的糧道一向有重兵把守,且往來糧草的押運官野史身經百戰的驍勇將士。在糧道上劫糧,實在不智。那就只有……從源頭切斷。王大人,軟禁了荀彧以後,那位謀臣獻策的第一計是不是要國丈大人收回尚書令印璽,掌控禁衛軍和宿衛營?然後關閉四門,以迅雷之勢,對曹家所有在許都的親信下手?”

王必挑了挑眉,捋著鬍子說道:“荀大人不愧為王佐之才。果然智慮過人。”

荀彧聞言身子猛然僵了一下,臉上也浮現出一種苦澀表情。

“……你們上當了,這位謀士會在許都兵臨城下時,功成身退,返回江南。不過是一場浩大的離間之際罷了,陛下和國丈竟然……”荀彧說著似不忍再言,他移開步子,轉面向牆壁,低著頭輕輕道:“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一己之私把前線數萬將士置於危難之地……這是不對的。陛下,他……錯了!”

“荀彧!你好大的膽子!”王必立刻橫眉立目,抬起手,指著荀彧,用他所知道的最狠歷的言辭呵斥荀彧。可荀彧卻即像是厭倦了什麼一樣,又像是放棄了什麼,整個人在說完那句話後,就如失去生機一般,重新合上眼睛。任由王必責罵,就是不在做出任何反應。

王必那天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對荀彧再生不出一絲勸降之心。但同時他也把荀彧這話轉遞給了伏完,耿介他們,也有此,伏完開始認真思索,諸葛亮的作為是不是就如荀彧所言,只是在利用他們,完成一次對曹操的戰略抵禦。

從私心裡講,伏完是希望荀彧所言為挑撥居多,但是理智上,伏完還是漸漸信服了荀彧的話。所以他在聽從諸葛亮建議,調兵入皇城加強抵禦的同時,還派人潛伏在諸葛亮身邊,隨時監視諸葛亮的動向。

雖然這麼對盟友有些不厚道,可利害面前,誰還顧得了道義與否?伏完聽著細作每天給他的關於諸葛亮日常作息的彙報,與好幾次都生出自己是在冤枉他人的感覺。就在他想把諸葛亮身邊的細作撤回的時候,一直守衛許都北門的耿介派人來報:夏侯惇率軍十萬,兵臨許都城下,打著勤王的旗號,駐紮城外,隨時要領兵攻城。

伏完心頭一驚,趕緊派人去找諸葛亮商議對策,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派出去的人,離開沒多久就回來報給他一條讓他從頭涼到腳的訊息:孔明先生住處已經人去屋空。孔明先生不止何時,甩開了監視他的護衛,帶他的書童離開了。

248

伏完聽到這訊息時一下子就變了臉色,荀彧的預想竟然成真了!諸葛孔明竟然真的在重重監視之下,甩開細作,平安離開了!儘管伏完早就懷疑諸葛亮並像他表現的那樣一心為天子著想了,可是當這件事情當真出現在伏完面前時,伏完還是有一種自己上當受騙,被人無端利用的惱怒感。琤r》 這種感覺還沒有在伏完心頭逗留多長時間,宮裡來的黃門官就來傳達了劉協的口諭,“朕已悉知前事。國丈無需自責。安於己事即可。”

這條口諭說的有意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