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1 / 4)

,朕看到的皆是漢室之無能,懦弱,故朕不以為漢室有什麼值得朕在一個明顯不可能帶著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皇帝身上費盡心力?”

“或者,於你們而言,所謂的忠,便是將這已經名存實亡的漢室再次復興,如漢光武帝一朝誅殺王莽而得光武中興。可惜了,憧憬始終是憧憬,你們希望的漢光武帝沒有出現,而你們自己本身又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施展你們滿腹的宏圖。”

“朕登基之時,朕知道你們其中很多人都在為漢亡而哭泣。知道,朕也不在意。成王敗寇,朕贏了,無論你們為什麼選擇留在大魏,留下來了,就要做你們該做的事。你們心存漢室,而朕心中存的是天下百姓,這,或許在你們看來亦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但朕,傾朕這一生,會做到讓大魏百姓,衣食無憂,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種,只要他們勤勞,他們就可以過上他們想過的日子。朕會開創一個比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更加輝煌的盛世。為此,縱朕一生負竊漢之賊,朕敢擔這個賊字,亦不畏於後世稱論。”

“而你們既然選擇了留在大魏,朕無論你們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心甘情願,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朕是不養閒人的。”

曹盼一口氣說完,下面已經一片死寂,在這些人之中,他們遇到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沒有一個像曹盼一樣,大張大合,既知他們非是一心忠於她,卻依然容著他們,但是,也不會一味的縱著他們,更不像曹操一樣,不能為之所用而直接殺之。

“朕要開科舉,天下學子,無論出身,籍貫,只要透過了科舉考試,便可出仕為官。察舉制,朕沒打算廢,但朕也不打算只用察舉制而得天下人才。朕辦的私塾,太學,是要育天下英才,是要供大魏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可用。你們,世族,若是不願意參加科舉,不願意由此入仕,好啊,那就不考好了。你們從心底裡不願與朕這個女帝為官,不願意的,朕不勉強,絕不勉強。自然,想要入仕者,參加科考者,朕說了不論出身,籍貫,自然也包括世族。豈不知,自詡攬盡天下英才的世族,是不是更怕考不過天下的寒門庶士?一身傲骨的世族們,讓朕好好地看看,你們究竟憑什麼覺得這自己依然能把持著天下,把持著朝局。”

這是宣戰啊女帝,你這一壓一挑,究竟是要做什麼?

“陛下!”崔琰出聲喚了一句,曹盼揚眉道:“崔公有什麼話只管暢所欲言,朕聽著。”

崔琰道:“不以出身,籍貫而論,那麼人品,才德,也不拘?”

“武皇帝時曾幾次下達求賢令,所要之人只要才,不論德。參加科考者,雖不論出身,然於其身,未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大過者,可取。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將來,當以審勢而變。”

所謂審勢而變,如今曹盼最迫切要做的是將寒士提拔起來,不讓世族把持朝堂,不叫他們掌控大魏。

“荀氏一門,不畏科考,臣請問陛下,開科考定於何時?”荀攸這個荀家的代表出列第一個表態,餘下之世族全都瞪大眼睛地看向荀攸,無聲地控訴荀攸為了奉承曹盼而舍了世族的風骨。

風骨?讓族中的子弟參加科考就是舍了世族的風骨了?曹盼並沒有對誰偏袒,而是讓他們各憑真本事。從太學的招生考試就可以看出,曹盼心裡有數,用人選才,並非飢不擇食。

“秋後。即刻擬詔,昭告天下。凡天下之人,皆可於秋後入洛陽參加科考,大魏朝以才而取官。”曹盼將這日子道出,還有幾個月準備時間,曹盼是給足了人準備的機會。

“另傳朕之詔令,各州縣中,朕另派禮部人員分赴各州縣,負責考生趕赴洛陽趕考之事。科考之事由禮部主持。景倩,這是你出任禮部尚書後要辦的第一件大事,給朕辦好了。”被曹盼點了名的新任禮部尚書荀顗出列恭敬的應下了。

然後,世族們再次驚覺,三省六部,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全都換中了曹盼的人……

曹盼把三省六部的人換完了,接下來,就該州縣的人了。荀攸看著上頭坐著的曹盼,思量著他是不是也該致仕讓位了?

有這樣念頭的何止荀攸一人,鍾繇與荀攸是多年的好友,面對曹盼這樣擺明要大幹一場的女帝,一大把年紀的人,小心謹慎慣了,自然有些跟不上曹盼步伐,所以,他也在想是不是要給曹盼的人讓位?

兩個至交好友湊在了一塊,什麼都不用說,對視上一眼,鍾繇道:“我意致仕。”

“我亦然。”荀攸也跟鍾繇作一揖而道,鍾繇一笑道:“還是文和先生聰明。”

荀攸道:“陛下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