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難道……就這樣放棄了麼?”
裴放停住腳步,憂心地凝望著匆匆追來的李重耳。
“殿下,此事關係重大,聖上主意已定。老夫勸你不要勉強。”
身周庭院空曠,四面望不到盡頭,正是大涼皇城。北倚忘歸山,西臨青鸞水,佔據了敦煌城北近半個城池,亭臺樓閣鱗次櫛比,城牆高聳隔離天日。此時日已偏西,餘暉斜照,所有殿堂都被金光所覆,四處堅冰難融,屋脊間殘雪依稀,莊嚴與恢宏中,透著一股肅殺之意。
身後人聲喧譁,是散朝後陸續走出齊光殿的群臣,個個憂心忡忡,三三兩兩地湊著頭低聲交談。裴放心思深沉,並不希望旁人見到自己與皇子親近,當即疾行幾步,與李重耳拉開距離,不想那少年滿腔急切,又緊緊跟上來,與他並肩行於丹陛之側。
“我不計生死,不求軍功,唯求以身報國而已,聖上為何總是不肯允准?”李重耳眸光閃閃,兩道濃眉緊緊蹙在一起,滿滿地寫著焦切與失望:“軍情如此緊急,正是用人之際,我一身武功,怎地就不能隨軍出征?”
“老夫說過多次,朝中對皇子從軍,歷來慎之又慎。”裴放壓低了聲音:“殿下的心意我自然知曉,然而在旁人心裡,難免會揣測殿下踴躍從軍的動機。今日朝中章大夫與宋司空那幾句旁敲側擊,殿下還未聽得明白麼,當心再爭執下去,令聖上起了疑心!”
“我有什麼動機!”李重耳憤然握拳:“敵軍壓境,我大涼國土隨時不保,還要在這裡勾心鬥角,猜什麼動機不動機!”
大涼東境軍情日益緊急,適才朝中通報軍情,夏國已然厲兵秣馬,八萬大軍集結邊境,國主赫連昌定的叔父、名將赫連阿利親自掛帥,大戰一觸即發。
那夏國國力強盛,強勢好戰,從上一代赫連勃勃到新繼位的赫連昌定,都以四方徵掠為樂事,大涼飽受其害,舉國上下聞“夏”色變。此番眼看著戰火又將重燃,朝中陰雲密佈,連日來都在調遣兵力準備迎戰。
李重耳深深記得五年前的那個冬夜,東境千里急報,濡水之戰大敗,慶陽郡雄川、霸川兩座城池淪於夏國之手,涼國兵馬一朝覆滅,兩萬五千將士血染西洛水。當時李重耳才十二歲,都還沒有上朝的機會,驚聞這等慘訊,只能抱著自己的長…槍弓箭在府中痛哭……
雄川霸川,兩座從未涉足的城池,自那時起已成為他魂牽夢縈之地,只盼有朝一日能憑藉自己一身本領,收復這江山故土。
卻不想五年過去,情勢越來越壞。
慶陽郡本來有雄川、霸川、姑射、隴安四城,夏國奪了雄川霸川兩座重鎮,並不肯善罷甘休,今年以來,又對姑射、隴安虎視眈眈,邊境情勢,險惡至極……而朝中君臣,還在揣測他踴躍從軍的動機。
“我大涼就是毀在這些人的手上!聽他們商議糧草之事,已經是推三阻四,個個都只想推卸責任,哪有什麼報國忠心,只有太尉你是一心為國……”
“噤聲!”
裴放厲聲呼喝一句,霎時間額頭湧出微汗,雙目亂閃,斜睨左右。
只見眾人都已走遠,一望無際的丹陛邊,只有他與李重耳兩個人。
“殿下出言須當謹慎,就算是金枝玉葉,如此冒冒失失,大失體統,也恐有性命之憂!”
裴放一向和藹的微笑已經消失殆盡,望著這桀驁不馴的少年郎,姿態雖是恭謹,語聲中卻隱然滿含長者的威嚴:
“糧草的運送乃是絕密軍情,豈可在殿外妄議!這次朝議事關重大,與會九位朝臣,除了四位殿下之外,均是一品重臣、朝中元老,軍國大事瞭然於胸,內中關節所在,少年人未必明白,少說為佳!”
李重耳雖然驕橫,在這位軍功累累的老臣面前,始終還保留著一份恭謹,當下雖然被呵斥得狗血噴頭,也只能閉緊了嘴巴默默無言。夕陽金光照在他青春年少的面龐上,光暈迭映,白皙中泛著緋紅,如此英氣勃發的姿容,眸光中卻滿是慘淡,令人油然而生一份痛惜。
裴放也自知失態,放緩聲音,沉聲勸慰道:
“殿下若是執意要求得這個上陣機會,老夫奉勸一句:且不要說自己無心軍功,一意報國,不如就說自己想謀求一點軍功,更能取得聖上信任。”
“我根本就沒有……”
“我知道。”裴放一語截住:“老夫相信,但聖上未必相信,眾人恐怕都不信。做人有時不可過於高潔,須知凡光者終必暗,不如和光同塵,終無暗時。殿下自己承認有所乞求,更顯坦然,必令眾人都鬆了一口氣,反而不會與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