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售價就能達到幾百上千元,而在外地,那價格簡直就是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暴利增長。
丁小橋倒是不敢奢望松露和松茸在古代能賣出如此天價的價格,但是想要大賺一筆也不是不可能的。
松茸和松露雖然珍貴但是也不是尋不到的,只要能發現它們的菌坑,那麼就能很容易找到了,它們的生長只會在自己的菌坑裡,並不會隨意換地方,哪怕是第二年,在這菌坑裡也依然會長出菌子來。
說來也奇怪,這松茸和松露的出菌條件真是讓人說不清楚,半點規律都沒有,都是在一座林子裡,都是一樣的空氣一樣的樹一樣的陽光雨露,可是這棵樹下長了菌子,隔著兩三尺外的另一顆樹下就沒有了。
按照丁小橋教授的方法,丁修節一家人在這座山上很快就發現了一百多個松茸菌坑,並且牢牢的記住了它們。他們將菌坑裡的松茸都採摘下來,但是會留下一些菌子的根部,然後再用他們扒開的松針和青苔將那菌坑再次覆蓋,只要靜靜的等待,幾天後便可以再次採集菌子了。
而松露就要困難多了,松露只生長在泥土下面三十公分左右的地方,而在地面上也僅僅只有一點不易察覺的菌根存在,想要靠人工找到這種菌子,可就需要火眼金睛的眼力和豐富的菌子採摘經驗了。
雖然丁小橋將這採摘辨認松露的方法告訴了一家人,可是到了最後也就只有她發現了十幾個松露的菌坑,其他人連一個都沒有發現。
松露這種東西雖然珍貴並且對於生長環境很挑剔,但是在現代卻已經產業化了,雖然依舊不能大規模的人工種植,不過卻可以在自然環境中依靠人工的幫助,大大提高其產量。丁小橋原來也曾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