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1 / 4)

再一個就是張耳的“刎頸之交”陳餘,與張耳鬧翻後,扔下將印走人,也沒有跟隨入關,聽說他在南皮,便就近給他封了三縣。

至於項羽本人,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定都彭城。

眾諸侯中的絕對優勢集團對這個瓜分結果滿意了。

於是大家在戲下痛飲一場之後,各就封地。

可這暫時的平靜,只是更大風暴來臨前的假象。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場分封,登時就惹惱了三個人,分別是田榮、陳餘與劉邦。

陳餘之怒,在於他自視與張耳等同,可是張耳封了常山王,他卻只得了三郡——他與張耳決裂在前,封地落後於張耳在後,嫉妒與仇恨叫陳餘咬牙切齒。可是他實力不夠,只能啞忍。

劉邦則是原本可以王關中,最後卻來了偏遠的巴蜀,他計程車卒也都是東邊收來的兵,都思鄉情切。入巴蜀的路上,已經不斷有士卒、甚至官吏逃走。可是他實力不夠,也只能啞忍。

但是田榮不同。

田榮勢大,卻沒能封王,第一個掀了桌子。

田榮率兵殺了項羽封為濟北王的田安,自立為齊王,並王三齊。

有了田榮第一個出頭,一時間,對分封結果不滿的各勢力都紛紛冒了出來。

陳餘第一個響應,把三縣兵力全部調集出來,夥同齊國大軍,直接衝著昔日“刎頸之交”張耳的封地就殺過去,大敗張耳,佔據常山。

張耳逃跑,逃到了從前老朋友劉邦處。

一時間,中原大地,戰火再燃。

而在遠離中原硝煙的地方,有兩個團隊正磨刀霍霍,以備來日大戰。

這兩個團隊,一個自然是劉邦集團,另一個麼……卻是隱於民間,銷聲匿跡了的大秦流亡政府。

巴郡江州縣內,胡亥盤算著時機,似乎——該他出場了?

第134章

得知諸侯相王,罷於戲下; 各就國的訊息後; 胡亥與韓信對著地圖,推演起天下形勢來。

“這次瓜分天下; 雖然項羽心滿意足; 恐怕有幾個人卻心懷怨憤。”胡亥指著地圖東北角; 那裡是曾經齊國的土地,“田榮未被封王; 如何能夠甘心?勢必要再起禍端的。”

韓通道:“田榮勢大,一旦反叛; 項羽必然要領兵前去平亂。”

“而項羽這一去,只要不能一擊撲殺,那麼他與田榮糾纏之時,各諸侯中心思浮動之人不免會有所動作。”胡亥接上; 指著他所在的巴郡江州縣,“譬如分到巴蜀兩郡來的劉邦。”

韓信佩服地看了胡亥一眼,道:“公子英明。我從前曾在劉邦手下做過管糧餉的小官……”

胡亥哂笑道:“那劉邦有眼無珠,錯失英才。”

韓信聞言; 靦腆一笑; 顯出幾分與年齡相符的青澀之態,然而轉瞬談起天下大勢; 卻又胸有成竹,雖還未帶過兵,卻已經有了未來大將軍的風采。

韓信繼續道:“其實那劉邦原本是否有反叛項王之心; 不好說。可是不管他有沒有反叛項王之心,一旦他領兵西就封地,他手下計程車卒思鄉親切、難免想要東歸。如此一來,這劉邦就是不想反也要反的。”

胡亥悄悄觀察著韓信,見他一臉認真、只盯著地圖揣摩,不由得心中讚歎。他是知道歷史走向,所以說出劉邦要反這話不難。可是韓信卻完全由當前形勢推演,竟然也得出了與歷史走向一致的結論,可見此人就算不領兵打仗,也能做一位無雙國士。

胡亥道:“劉邦若反,自然要先衝出來,佔了關中之地——先取雍王章邯之地,再佔驁王蒙鹽之所。”

韓通道:“正是。他背靠巴蜀,軍糧不愁,又有將士東歸之心可用;而章邯與蒙鹽,在秦人看來,都是叛國罪人,秦人恨之入骨。如此一來,劉邦之勝可期。”

胡亥摸著下巴,道:“劉邦拿下章邯應該沒什麼問題,畢竟章邯銳氣已挫,既不得項羽歡心,又的確背叛了我大秦。不過蒙鹽嘛……”

韓信接道:“蒙小將軍是我們自己人,又頗得項羽賞識,況且劉邦還曾是他手下敗將……”他話鋒一轉,“雖然如此,然而蒙小將軍失了民意,劉邦卻正是士卒東歸之情可用之時,勝負難料。”

胡亥踱步,沉吟道:“所以我們要想個法子,怎樣既能讓蒙鹽儲存實力,又能讓他兩邊取巧。”

韓信聞言,忍不住望著胡亥,竟至於出神。

胡亥察覺了,笑問道:“有何不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