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市場,流行、節奏藍調、嘻哈的出現都不是美國音樂的走勢,搖滾的復甦才是這一整年的重要符號。一眾搖滾樂隊的出現重現了七十年代搖滾黃金年代的風潮。
以榮耀至死為首的美國搖滾勢力、以山羊皮樂隊為首的英國搖滾勢力,聯手形成了新生代搖滾勢力,對傳統搖滾市場形成了猛烈的衝擊;以涅槃樂隊、珍珠醬為首的中生代搖滾勢力,依舊保持了從1991年以來的強勢,將垃圾搖滾進一步推向了巔峰;史密斯飛船、U2樂隊為首的老資格搖滾勢力依舊寶刀未老,貢獻出了讓人稱道的絕對佳作,則進一步鞏固了八十年代延續下來的搖滾傳統。
在這些搖滾樂隊的共同努力之下,搖滾的復甦勢頭從1992年的十二月份一直延續到了1993年的十二月份,這才是整個1993年的主旋律,幾乎每一個月、每一個星期、每一天都可以感受到搖滾樂的復興勢頭,並且在年末‘幾近成名’推出時達到了巔峰,讓全世界都再次唱響了搖滾旋律,回到了那個所有人一起癲狂的年代。
無論是專輯銷量,還是電臺點播率;無論是樂隊出現頻率,還是歌曲傳唱高度;無論是市場衝擊力度,還是文化影響深度……搖滾在1993年都達到了巔峰!這才是屬於1993年的符號,屬於1993年的烙印!
但是自詡為主旋律的格萊美卻對搖滾完全忽略,四大獎項之中有三個獎項都頒發給了1992年發行的歌曲,而最後僅剩的一個年度最佳新人也忽視了搖滾的影響力——哪怕提名之中有三個席位都屬於搖滾樂隊,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格萊美落後於時代、落後於市場、落後於群眾的選擇。
榮耀至死樂隊的‘幾近成名’完成度雖然略遜一籌,但是‘鋰(Lithium)’和‘不要為往事而懊惱(Don’t。Look。Back。In。Anger)’都毫無疑問達到了格萊美的審美標準,甚至超過了這個標準,放在整個1993年來看,放在整個音樂發展歷史長河來看,這兩首歌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但它們卻在格萊美上沒有得到任何相對應的認可,這絕對是讓人嗤之以鼻的一個結果。
年度最佳新人獎應該屬於榮耀至死,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獎也應該屬於榮耀至死,這兩個獎項的頒發錯誤,讓格萊美完全喪失了權威,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發展脈搏的把握,這無疑是格萊美的一次失策,甚至是一次倒退。
榮耀至死沒有能夠得到他們應得的認可,這將會成為格萊美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錯誤,只需要五年時間,歷史就將會證明這一點。”
“自轉”雜誌言辭激烈地對格萊美得獎名單進行了批判,甚至將四大綜合獎項批判得一文不值,猛烈地為榮耀至死鳴不平,這顯然也可以看出目前獨立音樂領域裡榮耀至死所贏得的喜愛和支援。
不僅是“自轉”,就連一直都對榮耀至死不待見的“另類選擇”,這一次都站在了榮耀至死這一邊,不過他們並不是支援榮耀至死,而是支援榮耀至死所代表的搖滾,或者更為準確一點說:地下音樂、實驗音樂。
“另類選擇”的言辭更為激進,“槍斃格萊美”,這樣的標題都準確地表達了他們的憤怒。
“當人們期盼了十五年之後,搖滾重新重現了當初的榮光,但格萊美卻愚蠢至極地選擇了無視,這只是讓他們的獎項評選看起來更加商業更加糟糕更加噁心。
1993年搖滾專輯的總銷量佔據了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二十六,冠居所有音樂型別;1993年湧現出來的新人搖滾樂隊更是達到了過去十年之最,並且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浪潮;1993年全年搖滾音樂在電臺的點播率打破了鄉村音樂近十年的壟斷,位居全年第一……
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搖滾音樂黃金年代重新復甦的格局,但就是這樣的搖滾音樂,卻在格萊美四大綜合獎項上空手而歸。雖然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對充滿商業臭味的格萊美抱有希望,但這毫無疑問是主流媒體、主流音樂市場對搖滾的一種打擊報復,可恥、下賤、噁心的報復!
當涅槃樂隊在1991年橫空出世時,他們得到了市場的歡呼,卻被格萊美無視了;當珍珠醬1992年創造奇蹟時,他們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卻依舊被格萊美無視了;當榮耀至死在1993年再次掀起爭議時,他們得到了市場的追捧,卻還是被格萊美無視了。
進入九十年代之後,搖滾復甦勢頭一年比一年強勁,但格萊美卻始終不願意給予足夠的重視,只願意將自己的焦點鎖定在U2、斯汀、史密斯飛船這樣的八十年代傳統搖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