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電影市場發展到1995年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以“未來水世界”、“獨立日”等商業大片所引領的電腦技術革新思想正在衝擊傳統電影市場;同時,文藝電影和獨立電影也伴隨著“低俗小說”的強勢崛起而達到了一個巔峰;另外,各大頒獎典禮也在此時逐漸完善,繼而形成了未來頒獎季的雛形。
可以說,1994年、1995年對於整個電影歷史來說都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存在。
除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法國愷撒獎、歐洲電影獎、歐洲三大電影節等等海外具有超高知名度的頒獎典禮之外,在美國本土,電影頒獎典禮的發展也厚積薄發,進入了成熟階段。
不僅有土星獎、安妮獎、艾美獎這樣嘉獎特定型別作品的頒獎典禮,更多是綜合性頒獎典禮的逐漸發展完善。
目前來說,頒獎歷史三十年以上的悠久頒獎典禮就已經十分齊全了,首先好萊塢四大工會都擁有屬於各自的獎項,美國導演工會獎、美國編劇工會獎、美國剪輯師工會獎、美國製片人工會獎,這四大工會頒獎年限都十分長久,他們更多是頒發僅屬於自己工會專項獎,同時也被認為是專業領域的最高認可。
以美國導演工會獎為例,這是完全由專業導演們評選出來的獎項,專業性與嚴謹性遠遠超出了奧斯卡這樣的綜合類獎項。在美國,拿到導演工會獎的認可甚至比奧斯卡小金人更重要——奧斯卡僅僅只是在商業方面擁有更高成就,但是在專業性方面,美國導演工會獎則略勝一籌。
除了四大工會獎之外,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Board。Of。Review。Awards)、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Society。Of。Film。Critics)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者創立於1908年,評委成員遍佈電影、新聞、出版、法律等各個行業,可以說與奧斯卡的學院組成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也被普遍認為是最早的奧斯卡風向標。
後者則是1966年才創立的,顧名思義,這就是一個以專業影評人、電影歷史學家、電影藝術系學者組成的協會,專業性不容置疑,與各大工會獎更加接近。
另外,在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之外,還有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波士頓等五大影評人協會也頒發相對應獎項,側重點各不相同,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成因,紐約和洛杉磯的影評人協會舉足輕重。
後世人們提起的五大奧斯卡風向標,就分別是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後一個席位則屬於金球獎。
這些獎項再加上商業成就無與倫比的金球獎,還有號召力冠居全球的奧斯卡,基本就是整個北美電影市場頒獎典禮的構成了。
1995年,美國演員工會獎和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Broadcast。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正式創立。
前者加入了其他四大工會的隊伍,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後者則是由一百九十九家電視臺和電臺聯合主辦,一舉超越了其他影評人協會,成為北美地區規模最大的影評人組織。
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在成立之初走的是高冷路線,曲高和寡,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改變標準,與奧斯卡重合度越來越高;反而是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在2010年之後開始走小眾路線,藝術性越來越受到重視。
所以,後來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也取代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的奧斯卡風向標地位,以後起之秀的身份成為了五大風向標最後一員。
至此,未來席捲全球的美國頒獎季已經形成了雛形,以奧斯卡為座標,五大工會作為輔助和點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金球獎構成五大風向標,最後再加上聖丹斯電影節、美國獨立精神獎,還有十七家影評人協會獎以及業內地位不可動搖的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另外還有人民選擇獎、1992年誕生的MTV電影大獎這樣娛樂性十足的爆米花頒獎典禮,這基本就是全部成員了,直接催生了影響整個電影票房市場的“頒獎季”!
大名鼎鼎的頒獎季,一切都從1995年開始。
今年是頒獎季逐漸發酵的第一個年份,雖然美國演員工會獎和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尚顯稚嫩,但前者由龐大的演員會員作為基礎,後者有一百九十九家電視臺和電臺的支援,聲勢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