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2 / 4)

小說:一品代嫁 作者:隨便看看

鬧了個天翻地覆。與之相反,沈家卻是歡天喜地——啊不,只是慶幸,慶幸罷了。畢竟這一戰如此艱難,沈家父子無恙,豈不是讓人慶幸麼?至於袁家,到底是相識的人家兒,沈家自然也是覺得極惋惜的。

這麼大的事一出,整個杭州城——不,整個江浙都看得清楚,袁家倒了,沈家卻是立了功了!

這個時候,去袁家弔唁當然是應該做的,但往沈家去討個好兒更應該啊。雖說沈家似乎一直都為皇上所不喜,但就眼下的形勢看,袁家一倒,江浙的水軍怕是都要落進沈家手裡了。

沒聽說如今朝廷上的爭吵麼?有些人說沈家救援不力,可是立刻就有人跳出來為沈家辯解了:海上情形複雜,連守江浙十餘年的袁大將軍都不曾發現那些倭人,沈家才到江浙兩年,如何能比袁家更瞭解情況呢?

再說了,沈家總把倭人幾乎全殲了吧?就算這裡頭有一半功勞算在袁家之前的力戰上,那沈家至少也有一半功勞的。

並且,倭寇如此兇殘,為何之前沈家提起倭患之事,袁家卻全然不理,還要指責沈家誇大其詞呢?若是當初袁家聽了沈家的勸告,多多注意倭人,又豈會有如此慘敗?結果呢,教授軍中斥侯倭語的事兒,還是沈家張羅的。若不是正好碰上梅家的大儒,恐怕這事兒還辦不成。

還有呢!戰後計損,倭寇的兵力並不如袁家兵力,怎麼袁家會打成這個慘樣?袁家不是一直號稱水戰稱雄的麼?

還有還有,沈家到了江浙這兩年,江浙剿滅的海匪和倭人數目驚人,比從前袁家的戰報要輝煌多了。那這究竟是因為袁家水戰不如沈家呢,還是因為袁家從前沒有人比著,就不肯下大力氣呢?

當然,這個話就不能拿到朝堂上去說了,因為如果再說下去,就要涉及某些極微妙的、不可言說的內容了。倘若不想太得罪太后,不想掀起什麼大風浪,還是不要提的好。

可是朝堂上不提,不等於市井之間不能流傳啊。反正沈夫人就聽見了。

董夫人是來與沈夫人商定最後婚期的。原本定了四月,結果袁家這一死就是父子仨人,朝野震驚,這時候辦親事未免有些不適合,所以董夫人只好再來跟沈夫人談一談,改一改婚期。

沈夫人也願意。眼看兒子要成親,袁家死人,實在晦氣,倒不如再拖一拖呢。若是沈大將軍因這一戰再得封賞,兒子的親事也更好看不是?

董夫人不是個喜歡八卦的人,但有些事情實在太大,也不可能不談。更何況她那位丈夫已然像嗅覺靈敏的動物似的嗅出了沈家的好處,與她說了許多朝廷的訊息,讓她來沈家這裡討好呢——畢竟這會兒沈家父子還在軍營之中,沈家女眷們怕也訊息不靈通。

“袁家之事,無論如何是怪不到親家老爺身上的。”董夫人雖有些不屑於董知府,但把好訊息告訴親家卻是願意的,“有人這般說,立刻就有御史上奏摺駁斥了。對了,聽說司家的二公子大難不死,回到京城了。聽說他落水之後被衝到下游,卻發現了倭人的蹤跡。他瘸著一條腿想報信,當地官府卻將他當乞丐趕了,還險些打殺了。後來他碰到了親家老爺的手下,將此訊息報給了親家老爺,親家老爺才急忙帶人趕去海上。若不然啊,只怕就被那些倭人逃了。”

說到這個,好像在朝堂上替沈家說話的那些御史,許多都是從前跟隨司御史的人呢。不過這個跟司二公子沒關係的對吧?他不過是個舉人,當然不可能支使朝廷命官。那些御史不過是出於正義才說話罷了。

當然,司二公子雖未入仕,卻探得這樣的訊息,更難得是一心為國,瘸著一條腿都想著送信,這份兒忠心和功勞都值得嘉獎啊!

歷來各朝各代都有個規矩,身體殘疾之人不能為官,所以司二公子這腿一瘸,前程就算是完了。在如此情形之下,他仍舊忠心為國,你說這樣的人不嘉獎,要嘉獎誰?難道嘉獎那個把他當乞丐趕走的縣令嗎?

於是皇帝看了江浙的奏報之後,就在朝堂上宣召了司二公子。彼時司二公子又黑又瘦,顴骨和唇角鋒利得如同幾把刀子,哪裡還能看得出當初那個溫潤如玉的公子模樣呢?

他的腿的確是一長一短,但如果走得慢些,倒還不至於太明顯。至少他從殿外走進來面君這一路上,儀態還保持得不錯,絕不至於影響“君前儀容”就是了。

既然如此,那麼皇帝之後說的話也就很合理了:“卿有乃父之風,三年後春闈當下場。朕要看你的文字。”

什麼叫有乃父之風啊!皇帝這明明就是許出去一個御史了!這是奉旨應考啊,只要中了進士,司二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