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裴樂人最大的缺陷,就是他總想要將這梯子穩穩地搭到天上,才走出最後一步,可明明只要搭到半空,用力一跳,他就能到達目的地。
“好,這回我們又是四劍合璧。”裴樂人笑著看向了好友,當年他可沒想過,自己一向在圈裡獨自一人,最後會和鬱影帝、竇導演成為了莫逆之交。
“那肯定沒有敵手,到時候我們一起做最佳導演。”
旁邊的家人自是隻有支援,給予無限的信任。
爸,這回你就等著就好,等我給你送上一份大禮。
……
兩年半後,暑期檔正式上映的《最後一篇》憑藉高質量和高完成度,登頂年度票房第一,至此,國內票房前十,已被裴樂人、鬱海博、竇離、裴鬧春四人組成的,被外人稱呼為“傳奇電影團隊”的組合全部包攬。
同年秋,憑藉《最後一篇》,裴樂人、鬱海博、竇離三人共同獲頒世界最具權威的最佳導演獎,而最佳編劇獎頒發給的則是(故)裴鬧春。
同年冬,《最後一篇》斬獲世界科幻最佳作品獎,併成為當年書籍類銷售額冠軍。
經年之後,曾經風華正茂的少年垂垂老矣,嬌氣年幼的孩子已經成年,歲月流轉,可有些人、有些事始終被銘記。
裴樂人的女兒裴寶爾成年後成為了業內知名的女導演,而鬱海博的兒子,則成為了常年和她合作的電影公司董事,他在背後輸送著穩定的資金。
裴寶爾受到國內電影協會邀請,用了足足有一年半的時間,拍攝出了一部用於講述這個在世人口中帶有神秘色彩的傳奇電影團隊的電影,名字倒沒有取其他的,只是簡簡單單地用了兩個字《追夢》。
這部電影帶有一定紀錄片的性質,打從開拍,就沒有打算獲得高額收入,可卻在最後,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傳奇。
在影片裡,總是自信、狂傲,從不覺得自己不行的鬱海博,其實家裡有堆積如山的影碟和書籍,他時常像是個外人眼中的“瘋子”一樣,關上燈,對著經典影片,模擬著其中的角色又哭又笑,而在後頭,轉行成為導演的他,同樣在背後默默地汲取著養分,從光影技巧到敘事結構,他櫃檯上的本子層層疊起。
溫溫吞吞,像是個老好人的知名導演竇離,同樣有一段漫長的無人期,他摸索著拍出的獨立電影不受歡迎,甚至還得到了差評——雖然這在很多年後被人稱為神作,可在當時,他一度差點放棄,他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去學會什麼叫做商業,只看得到他成功的外人,絕對不會了解,以前的他居然也是個喊著“藝術萬歲,商業摧毀電影”的人,後頭改做製片的他,更是摸索著學著如何統籌,從以前和製片扯皮著經費的那位,轉化為絞盡腦汁打消某“天真”導演異想天開妄想的那位惡魔。
出現在人們眼前時,已經是知名作者的裴鬧春,他的故事大家倒是都知道,畢竟幾乎每個學生,都曾經拿他默默無聞寫作無人問津作為過議論文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他說的名言掛滿了牆面,平均每一週都有一堆學生,試圖從他的文章中分析他自己都沒想過的深度核心。而這一回,裴寶爾在獲得父親同意後幫著揭開了內幕,事實上在裴鬧春的無名時期時,大家曾以為的,一直鼓勵著他的那位慧眼識英雄的讀者,一直是他的兒子,他每天為父親鼓氣,替父親的夢想遮風擋雨。
已經被稱為傳奇影帝的裴樂人,同樣被慢慢地揭開了他一路走來的軌跡,從鑲邊的背景板,到捧著最佳男演員獎盃的他,從低谷到輝煌,並不好走,裴寶爾輕拍攝了家中專門用書櫃裝著的劇本,哪怕是一個微小的角色,他都寫滿了批註,同樣地,在電影裡,還出現了裴樂人的第一個後援會的劇情,大部分人們也是在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在他名不經傳時就開始替他打CALL的那位,正是他的父親。
然後,便是團隊的組成、分工,沒有人看到過的他們的狼狽,由於經費、條件限制,裴鬧春絞盡腦汁一次又一次地更改劇本,讓他貼近現實,廢棄膠捲中無數個重複的鏡頭,為了和院線打好關係喝得差點胃出血的竇離,因為高價做出的特效不如人意蹲在儲藏間煙抽了一根又一根的鬱海博……他們的鏡頭匯聚在一起,最後一塊站在頒獎臺上鎮臂高呼,成為傳奇。
到了影片的最後,是裴寶爾特地請來三人唸的旁白——
“他們以為我天賦橫溢,從來沒有挫敗過。”鬱海博說話的口氣都帶著滿滿的自傲,“那是因為我知道,我比誰都認真努力,做的比誰都更多,我配得上我的成就,為什麼我不能驕傲?”
竇離的聲音